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1895~1977),又名张玉良,字世秀,江苏扬州人。著名画家、雕塑家,中国第一位女西画家。

苏雪林曾说:“她的成就在当时中国所有西画家之上。”徐悲鸿曾说:“中国不过三个画家,其中一个便是她。”她是天赋异禀的画家,可她曾经却是一个身份低下的妓女。她虽得挚爱,可也只是个妾,她就是潘玉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民国新女性画家。

潘玉良的人生起笔非常低,甚至一度沦落风尘,但她却凭借一腔孤勇,将命运安排的崎岖坎坷统统打败,最终成为民国最负盛名的女画家。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1895年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穷的人家。

贫穷还不算是很悲惨的事情,后面还有更悲惨的事情在等着潘玉良。潘玉良在一岁时,父亲去世,刚到两岁时,姐姐去世,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从此,小玉良便成了孤儿。

这位命运多舛的女画家幼时父母双亡,14岁被舅舅卖入青楼。

1912年,17岁的潘玉良成了正式妓女,必须开始卖身。这时的老鸨正在盘算着如何能将潘玉良的初夜卖个好价钱,她瞄准的服务对象就是刚到芜湖任职的海关总督潘赞化。这年,芜湖的官员们为了给刚任职的潘赞化接风洗尘,便邀请潘赞化一起来到了潘玉良所在的妓院。老鸨赶紧抓住时机,安排潘玉良接待潘赞化一行人。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此时,容颜清秀的潘玉良慢启朱唇地唱出了哀婉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去。”

这首凄凉的曲子道出了潘玉良的辛酸心境,潘赞化听了,不免心生一丝丝的悲怆,稍稍有点动容。良久之后,潘赞化毫不掩饰地问潘玉良:“这是谁的词?”潘玉良自言自语般轻声答道:“南宋台州营妓严蕊。”潘赞化有点意外,小小妓女竟然知道严蕊这个女词人!他凝神瞄了潘玉良一眼,说道:“嗯,你倒是懂点学问。”

受到了夸赞的潘玉良有些腼腆不安,便脸红地说:“大人,我没念过书。”潘赞化意味深长地“啊”了一声,叹道:“可惜呀,可惜!”

可是,潘赞化并没有对潘玉良做出其他的举动,两人聊了几句后,他就离开了。这让老鸨十分诧异,并且对潘玉良没有在当日卖出初夜这一事感到很生气。因此,等潘赞化一行人走后,潘玉良就被老鸨大骂一顿,又遭到一顿毒打。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自画像

让人意外的是,次日,潘玉良就被潘赞化约去看芜湖美景。游玩期间,潘赞化非常耐心随和地为潘玉良讲解了芜湖风景区的历史,他并没有因为潘玉良的妓女身份而轻视她,也没对潘玉良动手动脚。这一系列的绅士行为让潘玉良大为感动,她决定一辈子跟随潘赞化。两人结束游玩后,潘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求潘赞化收留她,她不想再过妓女生活了。

这一真诚的下跪以及潘玉良实诚的真心话让潘赞化心软了,他答应了收留潘玉良。收留期间,潘赞化虽对潘玉良有好感,但他是个有妻子的人,所以他也没有对潘玉良做出过分的行为,只是教潘玉良读书识字。而见识过太多男人的潘玉良被潘赞化的君子品格所感动,认定潘赞化是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她誓死要和潘赞化在一起。潘赞化也已动情,他思虑再三,决定娶潘玉良为妾。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赞化

1913年,28岁的潘赞化和18岁的潘玉良在陈独秀的证婚下正式结合。

与此同时,潘玉良将自己的姓改成了潘赞化的姓,以此当做永生的回报。她对潘赞化说:“以你之姓,冠我之名,我是属于你的,没有你就没有我。”

婚后,潘赞化为了保护玉良,将她送到了上海,并安排了老师给她上文化课。

每天下课以后,玉良都会趴在窗台上看邻居洪野先生作画。兴许是从小看着母亲刺绣,培养了她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总之,她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拖住,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绘画艺术里。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自画像

洪野是高等学府的教授,见潘夫人真心喜欢画画,便邀她到家里看自己作画,并收她为徒。为了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美术,玉良比从前起得更早,将先生布置的文化课都在上午学习完毕。

她渴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取得人格独立,摆脱“青楼女子”的头衔,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老天爷给了她机会,她知道要紧紧地抓住它。

1918年,玉良考取了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也意味着,她要与洪野结束教学关系了。告别前,洪野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有句话我要直率地告诉你,以你的基础,能学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再往前走一步就不那么容易了。美与苦是一对孪生兄弟,每向前走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不得不承认,好的男人,能够帮助一个女人提升自己,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但真正能成就自己的,永远是你自己。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

第二学年班里开设了人体素描课,初次遇到裸体模特,男女同学都低下了头,玉良更是觉得难为情,放不开手脚,人体画画的很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为什么风景画画的很棒,人体画却画的很糟糕?大概是练习少的缘故。去浴室洗澡,潘玉良一下子眼睛发亮,如此多的人体,真是练习人体动态的好机会。她拿来铅笔和速写本,对着浴室的女人体,迅速画了起来,然而她大胆与专注,却遭到了浴室女客的非议,招来一顿暴打。

浴室人体不能画,画室人体课次少,如果解决人体练习?潘玉良苦思冥想。突然间,她想起来,别人不给画,我画自己谁又能干涉?于是,她在自己家中,关好门窗,拉上窗帘,脱去衣服,赤条条地坐在镜前,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躶体,画起人体素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的同学打听到了她的出身后大加污蔑。

每当潘玉良走在校园里,迎来的都是同学鄙夷的目光。

但潘玉良并不理会外界的目光,只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她关起家门,对着镜子画自己的身体。

1932年,潘玉良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 展览结束时,她参展的所有作品却被恶意破坏,反应“九一八事变”的著名作品《壮士》上面被写道:妓女对嫖客的歌颂;甚至有女同学知道潘玉良的经历后,要求退学,声称坚决不能和妓女同校;同事私下骂她是婊子、野鸡;还有些人认为潘玉良背后有枪手,理由是女人不可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虽然通过证明这个谣言消散了,可是周围的气氛和发生的一切让潘玉良倍感受伤。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赞化与潘玉良

在国内,潘玉良的绘画之路走的太艰难,最终为了理想,她选择远渡重洋去法国。

远离故土的潘玉良,日子并不好过,有段时间因收不到家里的补助,不得不和饥饿做斗争,甚至连笔都握不住。

即便如此,潘玉良也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依然坚持夜以继日地学习和创作。

终于,她的作品在异国他乡得到了肯定。

她的习作不但获得了意大利国际美术展会金奖,还拿到了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作品

在所有居住海外的中国人中,潘玉良有“三不”。

一不谈恋爱。

二不加入外国藉。

三不与任何画廊签约。

这“三不”,便注定她在国外只能贫寒度日,不与画廊签约不卖画便没有经济来源。

可也是一个女子对爱情、对自己国家、对艺术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诚。

1938年时,玉良成为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协会会长,是否只有在国外,她才能获得平等的对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法国,玉良生活陷入困顿。

此时本就仰慕于她的侨胞王守义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在生活上接济她,而且给她解决了画室,帮助她开办画展,全力支持她的艺术创作。

甚至花费巨资为她办全球画展。

在玉良最困顿的时候,他就像英雄一样出现在她生命里,帮她解决了所有问题。

玉良无法承受王守义炽热的爱恋,她心里唯一的爱人永远都只是赞化,所以她只能选择逃避,二人最终以姐弟相称。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作品

留学8年后,在国外荣誉满身的潘玉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此时的她,早已今非昔比。

八年异国他乡的漂泊,历尽艰辛,带着圆满和喜悦,她回国了,与潘赞化久别又重逢,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两个月后,潘玉良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第一个女画家画展”,展品两百多件,震动了中国画坛。

她赢得了当时很高的荣誉,但也因为举办裸体画展被人漫骂;有一次在学校的休息室里,潘玉良听见有人骂:“中国人都死光了,让一个婊子来上课。”她愤怒极了,推门进去,朝着那个人脸上就是两个耳光:“我打的你,我敢负责,你为什么要恶语伤人。我不会欺负人,但绝不会让人欺辱。”

这两记耳光尽显潘玉良性格的另一面,她这并不全部是为自己泄愤,而她打的是那个时代的愚昧和歧视。男人真正值钱的是学问和风度,只有最下流的男人才会侮辱女人。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与潘赞化原配和儿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潘赞化忙于其中。潘玉良再次面临要和潘赞化原配生活的局面,两个女人的矛盾又一次激化,她回家里,听到大夫人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主小卑,千古常理,不要以为当了教授 就可以同我平起平坐……”玉良思前想后,又不由同情起赞化来,“倒是难了他呢!”于是她心软了,屈服了。

潘玉良虽然和原配的儿子潘牟关系不错,可是面对和原配的家庭种种纠纷,她感觉到心灰意冷,便再次前往法国,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万国艺术博览会,潘赞化送她,谁知造化弄人,因国内局势动荡,这一走,就是四十年,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最后的诀别,此后,她再也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此后潘玉良在法国一直居住了40多年。

而王守义,却守候了她整整一生,甚至撑起了玉良临终托付。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创作《王守义胸像》

潘玉良这一生,坎坷和成就相伴。

她一生以不倦的创作热情,留下了2000多件艺术珍品。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多次画展,均引起巨大轰动。

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收藏了她的油画作品,她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卢浮宫的画家。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临摹 弗里达 卡罗《自画像》

人们惊叹于一个来自中国民间的凡俗女子,能叩开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大门,并以她天才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意志力,为人类文明的长卷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6年,潘玉良给继子写信说:“我的精神很痛苦,总是想回国,你喜欢吃我的红烧肉,等我回去做给你吃,只要能回国,我的病就好了。”可是,她并没有等到踏上归途的那一天。

老年的潘玉良,在塞纳河边一个人散步。充满才情的人,到最后都是那样孤独。可是,谁愿意做漂泊一生的异乡人呢?

1977年,潘玉良在巴黎去世时,身边携带着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与怀表,项链的鸡心盒中有一男一女两张照片,一个是潘赞化、一个是潘玉良,怀表是蔡锷将军送给潘赞化的,后有被潘当作信物送给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潘玉良。这两样东西一直陪了潘玉良40多年,从来没有丢弃过。

对于潘玉良来说,一个潘赞化,一个王守义,都是那个渡她的人。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作品

潘玉良终身都以潘赞化的妾室自居,虽然晚期和王守义同居过也是如此。在异乡漂泊了40年后,潘玉良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终前向守在她旁边的王守义交代了三个遗言:第一,死后为她换上一套旗袍,因为她是中国人;第二,将她一直带在身边的镶有她跟潘赞化结婚照的项链和潘赞化送给她的临别礼物怀表交给潘家后代;第三,一定要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交给赞化的子孙们,还有那张自画像,也带回去,就算我回到了祖国……”

王守义不负所托,倾力完成了她的遗愿。就在她去世之后不久,他也因恶疾去世,朋友们把他葬进了潘玉良所在的墓穴,这两个异乡人,总算在去世后可以相伴抵御漂泊在外的孤寂。

潘玉良:不爱风尘却被风尘误

潘玉良自画像

做为一个女人,潘玉良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却是幸运的—她发掘了自己的天赋,并把这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任她如何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那都是她甘愿承受的一部分,在一生追求的事业上,她始终走在一条向上的路上。

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境遇,只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不失心中的梦想,前方总有一束光等着你,生活是自己的,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卢浮宫   芜湖   女画家   老鸨   怀表   自画像   原配   法国   画展   风尘   美文   中国   妓女   美术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