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前段时间,我朋友所在的小区,三名10岁的女孩一起离家出走。当天晚上,几乎出动了大半个小区的大人们,都在找那三个小女孩。

直到晚上11点半,才找到第一名小女孩,然后从她口中得知另外两名孩子的下落,至此,三个女孩才平安回家。

我问朋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离家出走啊?朋友说,就是三个女孩的阶段性考试成绩不好,那天课堂上又在说话,就被老师教育了几句。

我当时听完非常震惊。

现在很多新闻报道,也总是时不时会爆出不少孩子压力过大,心理健康问题趋于低龄化,甚至还会做出极端行为。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01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一生都在急功近利中度过。从出生开始,我们许多人的身旁就立了一根看不见的鞭子。它在年少时由家长挥舞,在成年后又转交到自己手里,没事儿就给自己来那么挥一下,生怕在和别人的攀比中落了下风。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弱点十分致命——你很难获得内心的平静。最直接的表象,就是输不起。

记得几个月前,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小朋友轮番登台献艺,场面十分欢乐,我鼓掌都把自己的手给震麻了。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不料最后公布排名时,得了第二名的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身边的人劝都劝不住。最让我意外的,是站在她身旁的母亲,同样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皱着眉噘着嘴,不拿第一不算完。

这只是一个锻炼学生素质为主的学校活动而已,不知情的,还以为母女俩参加的是电视台演讲比赛大奖赛呢。

我并非大仙,无法占卜这个小女孩的未来。但如果名次与地位在她心中继续霸占如此重要的地位,想必愤恨与不甘注定会成为她一生的主题。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类似地,杨澜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电视真人秀《最强大脑》中曾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位12岁的中国男孩与一位同龄的意大利男孩展开竞争,看谁能用最短时间记住102位新郎新娘的排列顺序,然后用人偶复位。按照比赛规则,由意大利男孩先行报出自己的排列,结果是完全正确。

就在同时,中国男孩开始低声啜泣,继而号啕大哭,主持人蒋昌建问孩子为什么,他懊恼地哭喊道:“我记对了,可是排错了!”他太伤心了,几乎瘫倒在座椅上。在家长和现场嘉宾的百般劝慰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带着哭腔报出自己的排序,结果却是——完全正确!甚至因为用时较短,他成为最终胜者。

这时,主持人发现那位意大利男孩也在落泪,就关切地问他怎么了。意大利男孩答道:“我看他哭得这么伤心,也觉得很难过。”原来,他是因为同情中国男孩才哭的!

两个孩子都是真情流露,作为观众的我却不由感慨:中国孩子的压力太大了,输不起啊。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30年研究发现,在人生的挫折与困难面前,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他的抗挫力。

抗挫力不仅是成功的基础,更是孩子成长的必备。

它不仅可以保护孩子免受困难与挫折的侵蚀,还可以提高孩子生命的动力,以勇气与智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珍宝,与其一辈子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不如教会他如何与困难抗争,拥抱挫折。


让他拥有直面未知的勇气,用爱和耐心细细呵护,才能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走向优秀。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02

张家辉在接拍《激战》这部电影时,已经45岁了。

为了《激战》里角色的需要,在电影开拍前9个月,他就开始了秘密训练,并学习综合格斗。

他和彭于晏每天健身2到3个小时,练拳4到5个小时,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吃由白水煮的蛋白和鸡胸肉。

训练9个月后的张家辉,把导演林超贤都吓了一跳。

后来在一段采访中,林超贤(导演)说:“家辉能在9个月的时间内,练成这样,真的很吓人。我对他的身形,充满了敬佩。”

最后,张家辉通过《激战》这部电影,拿到了第三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

45岁能练一身这样的身材,很多人觉得不太可能,或者觉得已经来不及了。但,张家辉他做到了。

他虽是一名演员,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名普通人啊。

很多人怕来不及,怕努力了没结果,怕失败之后别人的嘲笑,所以开始找借口,找理由。最后,在自我挣扎和唉声叹气中,得过且过。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激战》中有句台词说得很经典:“其实我每次上台,我都很怕的,不过我都会跟自己说,我能做到。”

“我好像从来没有把一件事情给做好过,这一次,我想要专心做好一件事。”

“怕,你就会输一辈子!”

电影永远只是故事的瞬间,而人生要走得更长、更远。不畏艰辛,不断前行。的确,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如果不怕,而是去拼力一博,即使失败了又如何?最多不过是浪费了一段时间;但你如果怕,你只会继续输下去,直至你的人生尽头。

想起之前看到杨澜在她的书中写到她对乔丹的采访,这位被誉为飞人的运动员说:

“我起码有9000次投球不中,我输过不下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期待我投入制胜一球而我却失误了。”

“我的一生中失败一个接着一个,但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成功。因为我从未害怕过失败,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没有尝试。”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乔丹说,面对所有的伤痛和困境,他的法宝就是父母从小教育他的那句话:“谁都会遇到倒霉事,你的任务是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

是把“伤”当成打击,还是把“伤”当成激励,不同的人生态度,定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局。尝试着对那些“伤”笑一笑吧,把它们带来的郁闷转化成强大的动力,用它们来激发我们前进的潜力。人生的路上如果总是鲜花和掌声,反而会蒙蔽我们的心灵,遮住我们的眼睛。或许正是这些“伤”,让我们更早知道了我们的短处。

当然,我并不是在宣扬“伤”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我要说的是,人生有许多避不开的天灾人祸,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发生,更无法对抗和改变那一场风一场雨,但我们完全有能力选择应对这些困难的方式,即便小有损失,也能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人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事业。如果你不幸遭遇到了“伤”,需要告诉自己的是,它可以锻炼韧性,可以成就强者。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03

成功学,在任何年代都十分流行,它以各种“鸡汤”和励志书籍占领着人们的思想。

接纳失败 可能是另一种成功。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瓦伦达效应”,即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

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事情本身,这样反而影响过程中的发挥,使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

许多人心里都憋了一股劲,似乎名与利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不二法门。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并非成功,而是幸福。消极情绪对于幸福感的抑制十分显著,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挫折与失败。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另一个极端,有些平庸者最爱品评天下,头头是道,仿佛他的观念就是真理,仿佛这个世界失败就是定律。

 每每看到身边的朋友、公众人物做什么事业,从事了什么生意失败了,便大放厥词“前车之鉴,此事不可为”,

  并且可以从几十种角度论述“不听我言,必遭惨祸”,所以安于现状,裹足不前,成为害怕新生事物群体的代言人,极其怯弱!

  没有一败涂地觉悟的人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没有百折不挠韧性的人如何志在天下!

  就算是孩子走路也要经历过无数次跌倒,不让孩子跌倒,就彻底剥夺了他走路的权利,不允许失败,就彻底剥夺了自己成功的权利!

怕输的人,不是缺少勇气,他们缺的是对自己的自信,潮头来临时,不会做个弄潮儿,也不会立即躲开,而是慢悠悠地走在路上,觉得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会掉在他头上,所以争取根本没有。

对于那些想赢的人,敢下赌的人来说,任凭潮来潮去,都勇立潮头不倒。

有人说,怕输的人永远没有资格赢,其实怕输的人也永远不会走上赢的路,他们只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圈而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选择了退缩,你的人生就输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勇于面对的精神,勇于承受失败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有美好精彩的人生。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赌注。害怕输的人永远赢不了,不怕输的人,才有赢的可能。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输不起的孩子,全然是由我们的双手和思想培养出来的。

人的一生如此漫长,从小就让孩子看重每一次竞争的输赢,他的心灵也被早早关进病态奋斗的牢笼中;人的一生又是如此短暂,除了竞争和挑战,还有许多美好的体验来不及感受,又匆匆走过……

著名亲子专家海文颖说:

“当幸福感依靠别人的认可,或者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而获得时,很不牢靠,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老子也曾说“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只有放下竞争意识,才是拿起竞争能力。

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那么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

杨澜: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宾夕法尼亚大学   中国   孩子   潮头   意大利   激战   美文   小女孩   挫折   勇气   害怕   困难   男孩   竞争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