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菩提若无缘,渐修智慧莫等闲

顿悟菩提若无缘,渐修智慧莫等闲

无论是学佛修道,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人有愚智之分,有快慢之分,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概莫能外的。智慧聪明的人一学即会,愚蠢笨拙的人须下一番苦功夫。

《坛经》记载,六祖慧能大师没上过学,不识字,是个靠打柴为生的青年,在他二十多岁时,有一天卖柴,听有人在诵《金刚经》,他一听立时就开悟了。随后,他安顿好老母,就不远千里到黄梅东禅寺来到五祖弘忍大师的道场拜求学佛。

见了五祖弘忍大师后,五祖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并没有为他剃度出家,只是安排他到后院从事一些劈柴舂米的杂活。也就是说,在东禅寺,他连个和尚都不是,充其量是个干杂活的临时工,或者算个居士而已。谁都想不到的是,仅仅八个月后,五祖弘忍大师把禅宗的信物衣钵传授给了他,成为六祖传人。

其间一个最大的缘故是神秀写的一个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顿悟菩提若无缘,渐修智慧莫等闲

在后院干杂活的慧能听到这个偈子后,感到做偈子的人没有明心见性,也来到步廊口念出一个偈子,请人写在了墙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何许人也?他十二岁出家,写这个偈子的时候约五十岁,是东禅寺的首座和尚,又是教授师,在一千人的僧团中,其地位仅次于五祖大师。他跟随五祖也有几十年,但是,五祖没有把衣钵传给他,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在写这个偈子时并没有明心见性。

十五年后,六祖慧能在两广一带开启了顿悟法门,神秀坚持他的渐修法门,时人称南能北秀。

顿悟是有条件的,像慧能大师一闻即能悟道的人很少,这是上等根器的人,天生就有这等的慧根。这和上学考试是一样的人,在一个机部几百人中,能考出最佳成绩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绝大部分的人只能望尘莫及。考试好的人也不见得多么努力,而那些总是考不好的,虽努力也无法与其相比。

顿悟菩提若无缘,渐修智慧莫等闲

尽管慧能大师提倡顿悟,但对于愚笨的人来说,渐修才是出路。渐修就能明心见性吗?当然也是不一定的。神秀大师的渐修是怎么修,我们不清楚,但慧能在《坛经》中说的很清楚,他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慧能相信,人是有愚人、智人之分的,但佛性没有差别。既然佛性没有差别,有差别的是我们是一些愚迷的人,只能走渐修之路。

渐修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慧能大师说的请教大善知识开导,二是神秀在偈中说的,把心当作明镜台,时时勤拭,不要蒙上尘埃。

渐修之路是漫长的,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勤学苦修是少不了的功夫。像慧能大师在后院舂米时,为了增加舂米的重量,把自己的腰上绑上两块大石头,以这等精进的精神,为法忘躯,这是必备的条件。

顿悟菩提若无缘,渐修智慧莫等闲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慧能   慧根   两广   子时   大石头   概莫能外   智人   明心见性   衣钵   明镜   后院   菩提   差别   佛性   功夫   大师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