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人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每个人精力有限,谁也不是万能钥匙,什么门都可以打开。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如来佛祖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即使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但他依然跑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但如果你细心观察,如来神掌虽然天下无双,但他却是很少出手,对付妖孽,通常是他的手下,各司其职,比较繁忙的通常是观音。只有连观世音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才肯出手。

比方那个搅乱事端的六耳猕猴,装扮成孙悟空模样,连观音都无法分辨,他这才出手降魔。

我们不是神仙,连神仙尚且如此,何况你我凡人。即使你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子?

智慧的人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01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会导致身体吃不消,也不利于培养手下人的能力

诸葛亮是许多人崇拜对象,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操碎了心。

但蜀国终究还是没有强大起来。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他的使者去司马懿处,司马懿只是简单问了使者几句诸葛亮生活起居问题,司马懿就料定诸葛亮将不久人世亦。

因为司马懿无意中在使者嘴里得知:“丞相早起晚睡,凡是二十大杖以上刑罚,必亲自批阅,所吃饭量不到几升。”之所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司马懿知道,繁重的工作已经使诸葛亮的身体不堪重负,他将不久人世。他的忘我工作,也养成了手下人的懒惰,凡事都等着丞相拿主意。

可是,历史上另一位领袖,却又是一番情景。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坊间传闻,刘邦遇到事常问手下:为之奈何?

意思是怎么办啊?

他的手下都是奇才大将。用刘邦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我擒也。”

刘邦重用下属,自己甚至都不拿主意,却得到了天下。

而诸葛亮,足智多谋,却没有带领蜀国走向强势。在他去世后,蜀国最终走向亡国。令人唏嘘。

智慧的人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02

一个好的领导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我们常说注重细节,是强调一种科学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而不是要求管理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是管理者因职责不清晰而导致的管理错位。

有的企业领导非常繁忙,总是慨叹时间不够用,不能集中精力处理一些特别重要的事物。究其原因,就是分不出主次,眉毛鼻子一把抓。

往往是准备去办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却被人在半路拦住,不得已临时变卦,去办一些额外的事物。

这样的老总,往往是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好像这才显出来自己的威严,自己治理有方。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把本该属于下属的工作都拿来自己做了。

善于授权的人,将职、权、责细分到位,而非职权责错位。是该谁干的工作,就必须谁干,责任明晰。

老总的权利是什么?是分配的权力,监督的权力。

一个称职的企业老总,是从具体的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办大事,把握发展的大方向,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建立团队精神。引领自己的团队,向现代化的方向进军。

智慧的人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03

善于用人,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孔明北伐中失去街亭,表面上看起来是马谡的错误,其实是孔明用人失误所致。

孔明弃魏延做先锋而不用,而用了马谡这个自以为是的人,结果耽误了大事。

在用人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经过长时间考察,观摩得出来的结果。

最好的人才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的人难当重任,有才无德的人同样会毁了事业。

而人能力有大有小,人的性格秉性不一样,能胜任什么职位,这些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每个具体工作都需要你去做。

总之,真正智慧的人,要善于用人,而不是事必躬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事必躬亲   事无巨细   手下人   蜀国   丞相   刘邦   如来   使者   用人   手下   下属   出手   老总   精力   智慧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