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我国疾病负担排名前4位的为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而肝癌和胃癌分别排名第7和第12位,糖尿病患病率为11.2%。以往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问题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具有可改变性,通常作为慢性病一级预防的切入点。血压、血脂、血糖等慢性病的生物学危险因素亦可通过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改变。

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有较大不同。在生活方式方面,吸烟和饮酒主要在男性中常见。在疾病谱方面,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的发病率均较高。研究健康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有助于确定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可能带来的收益。近年来,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为代表的国内研究证据报道了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1. 吸烟与主要慢性病


在中国,男性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CKB的研究对象在基线时自报吸烟率分别为64.2%和2.1%,其研究结果提示,吸烟与CVD、肺癌、COPD和糖尿病的风险相关。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2. 饮酒与主要慢性病


中国人群中,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33.1%的CKB男性研究对象自报每周饮酒,而女性仅有2.2%。CKB研究结果发现,自报饮酒量与CVD发病风险呈U形关联。在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和吸烟后,在男性中,相比不饮酒或过量饮酒者,自报饮酒量为每周100 g纯乙醇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HS的风险均最低。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3. 饮食习惯与主要慢性病


(1)水果:

中国人群中,蔬菜的摄入水平普遍较高,但对水果摄入较低。与西方人群食用新鲜和加工水果不同,中国人群习惯生食新鲜水果。仅18%的CKB研究对象基线自报过去1年每日摄入新鲜水果。CKB研究结果发现,新鲜水果摄入与CVD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也与糖尿病患者死亡和发生主要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相关。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2)鸡蛋: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40~50 g鸡蛋(约1枚),然而中国人群的摄入量仍普遍不足。在CKB研究对象中,仅13%的研究对象基线自报过去1年每日摄入鸡蛋,近50%的研究对象每周1~3 d会摄入鸡蛋。每日摄入鸡蛋的研究对象发生CVD的HR=0.89。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3)饮茶: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CKB研究对象中,50.7%的男性和21.3%的女性基线自报过去1年每周饮茶;89.5%的每周饮茶者习惯饮用绿茶。实验室研究证据提示茶叶中的茶多酚(尤其是类黄酮)有抗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等多种效应。


中国男性中,吸烟、饮酒、饮茶习惯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在CKB的男性中,每日茶叶消耗量越多者、以及习惯饮烫茶者,其吸烟率和吸烟量、以及每日饮酒率和饮酒量都相对更高。吸烟、过量饮酒、烫饮都是明确的致癌因素。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4)辣食:

辣椒作为辛香味调料,是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30%的CKB研究对象基线自报过去1个月每周6~7 d会吃辣食,但这一频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CKB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吸烟、体力活动、BMI、饮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家族史(包括恶性肿瘤、CVD、糖尿病)后,与过去1个月不常吃辣食者相比,常吃辣食者的总死亡风险HR=0.86。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4. 体力活动与主要慢性病


虽然体力活动对健康的益处已经得到公认,但既往研究多在高收入国家开展。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休闲时间的体育锻炼,而非总体力活动水平与疾病的关联。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其他类型的体力活动(如工作和家务)相对更多。进一步分析显示,体力活动降低CVD发病风险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5. 超重/肥胖与主要慢性病


体重、体脂测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个体进食热量和体力活动消耗的平衡状态。CKB研究人群基线时超重率为32.9%,肥胖率为9.9%;40.2%达到中心性肥胖前期或中心性肥胖。正常体重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而超重者中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非中心性肥胖者。随BMI或WC增加,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者的发病风险HR=1.26。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6. 健康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


CKB研究中定义了6类健康生活方式:从不吸烟和已戒烟(排除因病戒烟)、非每日饮酒和每日适量饮酒、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每日摄入蔬菜、每日摄入水果、经常摄入豆类、每周摄入鱼类和限制红肉摄入;至少满足4项)、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CKB基线调查时,81%的研究对象具有2~4种健康生活方式,仅0.7%的研究对象具有6种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

CKB研究报道了健康生活方式与CVD发病、糖尿病发病、全死因和死因别死亡风险均相关。如果能坚持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可以预防全人群约68%的MCE、39%的IS及73%的2型糖尿病。进一步的分析又确认了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我国人群全死因死亡和多类死因别死亡负担的重要意义,即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大约39%的总死亡,由HS、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分别可减少41%、27%和46%。


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因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以往西方国家研究产生的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近年来以CKB为代表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高质量研究证据。CKB研究发现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主要慢性病存在关联,其中鸡蛋、饮茶、辣食为主要慢性病独特的保护因素。“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需要更多中国人群相关的科学证据,不仅能够支持疾病指南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也可促进大众健康科普,即从源头保证科普知识的前沿性、科学性和权威性。CKB项目未来还将继续围绕着行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联开展更多研究,如利用重复调查收集的数据评价长期行为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对慢性病风险的影响;随着新发疾病数量的增加,可针对发生频率略低的慢性病病种开展研究;通过基因-环境交互分析探讨健康生活方式能否抵消遗传因素的不良影响;利用多组学方法探索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关联黑箱背后的可能机制。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中国人群的队列研究,获取适用于更广泛人群、地域特征的病因学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慢性病   生活方式   中国   基线   恶性肿瘤   心性   肥胖   成年人   体力   糖尿病   证据   人群   男性   疾病   风险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