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每到夏天,看到收割机排着长长的队伍向南挺进时,小时候收麦子的一幕幕便开始在眼前闪现。

那时候不能浇的农田一年就是一季麦子,能浇的则是小麦了玉米轮作。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久违的麦田

旱地在夏天要犁上两遍,犁地的时候要把握好,一场透雨后,等到地能下脚了,犁一遍地,一是晒地,地底过寒不利于庄稼生长,二是避免杂草生长,吸收过多养分。村西北地都是胶泥地,土质粘,犁最后一遍地后,土就会粘结成一个个的大坷垃,一个个好像小孩子的头一样,很结实,用耙不可能耙碎,于是就要打坷垃,否则这样的坷垃压在种子上面,不利芽冒出地来。打坷垃多用三齿,举起来用力砸下去,坷垃应声而碎,尘土飞扬,很是费力气。这种劳动我记忆深刻,那些年,父亲经商常不在家,我虽然年龄小,也充当了家里的主要劳力,西北地里打坷垃流过不少汗水。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犁地

水浇地里则在收获玉米或谷子后立即浇地,浇地真是个辛苦活儿啊,都是在抢时间,晚了后地浇不上,时间太晚了,麦子可能就种不上。白天劳作一天,晚上轮着谁家浇就要一熬夜。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打了第一眼机井,在村东南地里。四个队轮着浇,各个队里各家再轮着浇,通常是地挨着的几家一组,在一起看龚沟(即水渠),如果跑水就要抓紧堵住。龚沟沿着路基通到地里,在地的一边过,该到谁家时,用铁锨把龚沟掘开,把龚沟的截断即可。浇地通常是由远及近的浇,少有由近及远地浇。等该家的地浇完了,则去机井房看表号,走了几个字,用了多少电,喊一声后则换另一家。有的时候晚上浇地,龚沟坏了,跑水较猛不易堵,则要关了机井,堵好后再开,很是麻烦,所以在浇地时,分工明确,不停地走动巡视龚沟。唯一让人心烦的就是停电,因为这个时候种植都浇地,就要限负荷,就要种植轮流停电,那时候根本没有电话,毫无征兆的就把电停了。有时候半夜刚浇到一半,有时候等了半夜刚轮到自家浇,任何时间都可以随意停。当然,任何时候电也可以随意来,刚睡到半夜,突然来电了,穿上衣服就得往地里走,刚舀上碗,放下碗拿着铁锨就得出发。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浇地是辛苦活儿

浇完地后的工作就是拉粪,那时候各家都喂养着牲口,再加上厕所里的粪,捣碎后都要拉到地里,是农家肥。各家都用自家的牲口,或牛或马或驴,用排子车,车箱用两个圈耙遮挡,一车车地向地里拉,缷成一堆一堆的。等地可以犁了,就要撒粪,用铁锨把粪均匀地洒在地里,因为粪经过几次折腾,通常也不太臭。

犁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中间开墒(后来,兴起了时髦的中分发型,我们经常戏称为中间开墒),另一种是两边开墒,开墒即犁地时先犁出一条沟来,然后土都向沟的方向翻。犁地时还要洒化肥,一般是白色的气肥(碳酸氢氨,易挥发,故得名)和黑色的二铵(磷酸二铵),气肥主要是短效作用,二铵则长效。把二种化肥混匀,用一篮子提着,开好墒后,均匀地洒在沟的边上一米宽的距离,不可太宽,否则气肥长时间暴露,会挥发效果打折扣。当时我家和二叔家各养一头驴,驴有长力,但力气较小,所以经常是二驴搭档犁地耙地。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已经犁耧锄耙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了,把一个驴套上车,车上装上犁耙化肥等就可单人向地里进发,犁地洒化肥一人全包,不用人牵驴,不用人洒化肥,够厉害的吧,放眼同龄人中,我的技术算出类拔萃的。一个人先开墒,然后让驴停下,自己洒化肥,然后再犁再停。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耩地的耧

犁完地后就是耙地,人站在耙上,一手持鞭,一手持缰绳,双脚用力,左右摇摆,以使得挂在耙上的土颠下来。坐耙是需要技术的呦,再小的时候都喜欢坐耙,即耙地时让小孩子坐在耙上,以耙碎坷垃,使地平整。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所以坐排子车,坐耙都是一种享受啊。耙地视情况一般需要两遍。

耙完地后是平地,用铁耙子把墒沟填平,后来人们简化程序,不再有平地一项了,耙完即种。到来年再犁地时,再翻过来开墒,正好把上一年的墒沟填平。

耙完后就是耩地(即用耧播种)了,那时候耩麦子需要四个人才能完成。一个人牵牲口,耩地不通犁地,牲口在人的指挥下向前走,有些直或弯者不太妨事。耩地一定要走得直,这样行距才能均匀,牵牲口的人眼望前方,设定一个目标,昂首挺胸走过去,这样才能走得直,切不可低头看。一个人扶耧把,这个人必须经验丰富,能根据土质和墒情等调整播种的深浅,以保证出苖率。一个人洒种子,用一个细布袋装满麦种,搭在肩上,布袋一头装一铁桶,五指并拢堵住,根据手指张开的程度控制种子漏的量,地好时可以下得快些,苖稠些,地力差的下种少些。最后一个人砘地,砘子是由两个或三个圆石组成,圆石直径30厘米左右,中间空心,用圆木穿过,三个圆石并排在一起,其间隔正如三个耧腿的间隔,外面用方木框镶住,前面绑一绳子。待地耩过后,砘子正好轨过耧沟,把地压实,让土与种子紧密结合,作用是保墒和轨碎覆盖在种子上的坷垃。我上小学时就开始拉砘子了,开始是人拉,后来改用驴拉,记忆中着实拉了好多年的砘子。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雪后麦田

小麦子播种前要用农药拌种,以防蝼蚁等把种子拉走,在地上铺一塑料面,把麦种倒在塑料布上,倒上用水用水混匀后的农药,直接用水搅拌均匀,然后再装入布袋。耩地一般是两三家人合着干,耩完一家后,再换另一家的种子。因为种子用农药拌过,所以一定要防止牲口偷吃,牲口往往在工作间隙冷不防伸嘴就吃,所以拌好的种子都要盖住。

一般一周的时间麦子就可出苖,从地里冒出一行行的新绿,到了入冬时节,土地上冻时,就要浇冻水,防止麦苖被冻死。浇完冻水后,地上面的一层会冻得结结实实,而根部较深,被冻土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冬天就会安然无恙。浇冻水可是个受罪的活儿啊,寒风刺骨,呼呼地吹,在空旷的地里要多冷有多冷,一堆篝火实在难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再说,人还要拿着铁锨巡视龚沟是否跑水,有时候一脚踏进水里就更不幸了。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这是砘地的砘子

在我小时候,冬天有放麦苖之说,就是把家里饲养的马牛羊等家畜赶到地里吃麦苖。因为麦苖的根已经被冻实,所以只是吃的叶子,不会殃及根部,来年叶子还会长出来。这种传统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麦叶冬天也要光合作用啊,为根部提供二氧化碳啊,你都让牲口吃了,麦苖来年生长肯定会受影响的啊。

冬天一场大雪,田野一片银白,于是小学上课老师就会提问我们很多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呀,大雪纷纷落,来岁吃馍馍呀,瑞雪兆丰年呀等等,反正年年都是这些陈词滥调,作文也是这样,毫无新意,夏天作文洗澡,秋天作文割草,冬天作文下雨,春天作文过年,年年如此。

来年,春回大地,日头暧洋洋的,风儿甜丝丝的,地上软绵绵地,人们脚步也轻快了许多,麦苖开始返青。这时候又要浇地了,麦子从长出来到收割,正常情况下要浇四水,即冻水,春水,抽穗水,扬花水。还是如以前几水一样,最需要水的时候,也是停电最频繁的时候,一停电人们就大失所望,一来电立马振奋。


想起家乡遥远的麦田

麦苗青青

浇完地后要挠地,用一个三个铁钩的工具顺着田龚挠,把地挠的松软,这样既保墒,也便于提升地温。再浇三遍地的时候还要施肥,一般用尿素,容易吸收,肥效大,浇地时直接洒在地里即可。有的时候麦地里杂草多,如麦蒿、麦楂子等,都要用手拔掉。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麦楂子,这种杂草把叶里的汁挤出来,加上白面蒸熟读,再用油、蒜等拌着吃,我们称为“苦累”,现在绝对是上等美味,吃后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排子车   麦种   坷垃   铁锨   机井   长出   牲口   根部   活儿   麦子   杂草   来年   麦田   化肥   均匀   种子   遥远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