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半夏(立夏三候半夏生)

《本经》下品

【释名】守田,《本经》;水玉,《本经》;地文,《别录》、和姑《本经》。

时珍曰∶《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

【集解】

《别录》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

弘景曰∶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

颂曰∶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生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二日,汤洗曝干。《蜀图经》云∶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绝类半夏,而苗不同。

敩曰∶白榜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微酸,不入药用。


【修治】

弘景曰∶凡用,以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须用生姜者,以制其毒故也。

敩曰:修事半夏四两,用白芥子末二两,酽醋六两,搅浊,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若洗涎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时珍曰∶今治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或研为末,以姜汁入汤浸澄三日,沥去涎水,晒干用,谓之半夏粉。或研末以姜汁和作饼子,日干用,谓之半夏饼。或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日干用,谓之半夏曲。白飞霞《医通》云∶痰分之病,半夏为主,造而为曲尤佳。治湿痰以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及皂荚煮汁和之;治火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也。


(选自《本草纲目》原文,无删节,版本为《本草纲目》江西本系统。半夏节选之一。)


本草纲目•半夏(立夏三候半夏生)


本草纲目•半夏(立夏三候半夏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本草纲目   半夏   扶风   吴中   妙法   青州   皮黄   白矾   皂荚   涎水   殊异   月令   芥子   立夏   姜汁   江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