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一卖,换个烟袋,钢笔一卖,换个腰带——童年的时光最美好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农作物等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可以说是相当令人回味的,因为那个时候物质匮乏,生活水平低、生活质量差,基本上没有人能想到有思想负担之说,所以是非常地快乐、自由的。

书包一卖,换个烟袋,钢笔一卖,换个腰带——童年的时光最美好

童年的孩子们


快乐的学前,小学要求八周岁才能入学上学,农村是没有学前教育的。孩子们可以在学前尽情地玩耍,社会风气比较好,大人因为忙于生产生活劳动,对孩子们的看管相对比较松,当孩子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就完全可以代替大人照看弟弟或妹妹了,大孩子带小孩子是普遍现象。没有玩具,没有零食,饿了的话在家拿一个馍馍一边吃一边继续玩耍。等到吃饭时没有饿意,大人就在门口大声吆喝着回家吃饭。傍晚玩耍兴致更高,没有丝毫的睡意,一般情况下大人不叫是不会主动回家的。

农村家里还没有通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为了节约煤油,往往要求回家后立即钻被窝睡觉,除了夏季之外,很少要求洗脚洗脸。因为玩得比较放松,所以到了晚上其实已经很累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起来之后除帮大人干一点零活之外,剩下的时间又开始了一天自由自在地玩耍。

开始上学,小学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大队的孩子,互相之间是比较熟悉的。老师大多数都是生产队社员,给他们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称呼就是“民办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课程比较少,每天在校时间大约也就五六个小时,放学时布置一点家庭作业,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把家庭作业做完。家庭作业是不敢随意拖到晚上写的,因为点灯熬油写作业大人是会批评的。然后的时间就是干活和玩耍,割草放羊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干过。

书包一卖,换个烟袋,钢笔一卖,换个腰带——童年的时光最美好

农村学校


刚上初中时,在校时间有了较多的延长,一开始很不习惯,一周六天的上学时间,盼望星期天,盼望农忙假和寒暑假成了大家对自由自在的一种向往。老师和家长叮嘱同学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从开始上学的那一天起基本上就没有可以完全放松的时间了。当时的学生最期待的是早一日完成学业,然后就可以不受学校约束了,教育中灌输的一种思想是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基于这一点大家编了一个顺口溜:书包一卖换个烟袋,钢笔一卖换个腰带,然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书包一卖,换个烟袋,钢笔一卖,换个腰带——童年的时光最美好

农民的旱烟袋


当真正走出校门参加生产劳动之后却发现原来上学才是最幸福的,可是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是再也回不去了。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难成了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后来数十年的岁月里,总感觉孩子永远不要长大最好,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割草   旱烟袋   零活   童年   民办教师   烟袋   作业   钢笔   学前   腰带   自由自在   书包   大人   时光   晚上   农民   农村   孩子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