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国学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注解】

“孝”: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悌”:对待兄弟姐妹、同学、朋友这些同辈的人尊重、友善、和睦相处;

“谨”:谨慎做事;

“信”:诚实、守信。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圣先贤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谨言慎行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有了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小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仁德   行有余力   古圣先贤   博爱   友善   论语   谨言慎行   和睦相处   大众   空余   渊博   注解   清朝   圣人   国学   弟子   时间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