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编者按:

2019年金秋,百草箱国医十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而到这个己亥年中秋团圆之时,南老师离开我们已有七年,不由得忆起南老师说起的关于学医的种种,于是翻开书,摘录了一些。来一起听听这位老人,发扬传统中医的宏愿及对学习传统中医的启示。

“中医比传统文化还要危险,再不弘扬,我们这些中华子孙就要去日本学习中医了!“ 。因为一位老人的忧国忧民,赖世伦校长深受震动,而在六十古来稀的年纪毅然只身回国,创办了百草箱,十多年来辛苦路,现在的百草箱将迎来第十个班级,而毕业的五个班级的同学们也纷纷走上了讲堂,开启了言传身教之文化传播路。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每当此时,我们都不禁回过头,去看看最初,去听听老人家的叮嘱,清理一路的风尘,再怀揣一颗清新的心,启程……

学医的目的

医学院演讲,大家说笑话,说老师又去骂人。我说你们学医,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来学医的,因为学医的人第一个动机必须是为了救世救人。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范仲淹也说过这句话,大丈夫立志,“不为良相,必为良医”。要嘛!就作一个有名的良相,可以救国家、救世界。范仲淹年轻立志,不作宰相就作良医,因为这两样都可以救人救世。今天放眼望去,会场有一千多人,从联考挤进医学之门,你们的目的并非在救人,而是要多赚点钱,这就成了问题。

而且今天学医理的非常少,都是学医技,某一种病,用什么药,用什么方法治疗,这个不是医学,而是医的技术。好比一个电器坏了,水电工人也会修理,但他不是学电机,更不是电力学专家。譬如我们这里管照明设备的专家吴先生,照明设备坏了,修好后经过他检查,我就放心了。要动手修,他往往还不一定比电机工人熟练,电机工人毕竟是个匠。现在学医的多半学成医匠,没有学医——医学的哲学

尤其是修道的人,不懂医没有办法,若讲果报,前生不布施医药,不以医药与人结缘,这一生就多灾多难、多病多苦。你看我始终注意这点,抽屉、口袋到处都是药,一看到谁有病,赶快拿药。从小看习惯了,过去家庭也是这样做,冬天及夏天送药、送茶,这些都是中国文化。

我要你们好好学会医药,尤其到了乡下,没有医药,没有医生,遇到病人,你会针灸、推拿,即使凭两个指头都可以救人。碰到人昏倒在街上,懂得穴道,立即可以救活,然后再送医院还来得及,否则当时没有急救,再过半个钟头,可能人就死了。

这就是学佛的人什么都要会的道理,不是为自己学。我看你们年轻人身体比我老头子还差,大部分都吃过我的药,一天到晚病兮兮,前生不肯施医药,又不会照顾病人,只管自己。做社会工作,就是用医药帮助人家,现代所做的社会福利工作,以前就叫做好事。

所以我要你们同学去学医,救人最方便,能为人解除痛苦,起码总该会针灸,万一将来到了贫苦地区,既没有好的医疗设施,病人也没钱买药,你随身带着一包针,能帮人减轻些痛苦,不是功德无量吗?

但有的同学今天发心学医,明天学相术,后天又学个什么,最后只学会了睡觉,做的都是空事。以大乘来讲,就是犯戒了,发心不真实!是儿戏,自欺欺人,小心得不好的果报。

你们学医的同学,好好立志去研究,把东西文化融会起来。学医是为了对人类生命的学问做贡献,假使学医只为了容易赚钱,那不值一谈,动机就不对了。

佛经有一句话,“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动机不正确,不会有正确后果的,所以我再三强调这一点。……

——摘自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维摩诘的花雨满天》、《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在南老师的感召下,赖老60岁回国创办百草箱

中西医之长短

“近世科学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达,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可是维护人类生存安全,与生活幸福的技能与学术,却未能随科学的进步而并驾齐驱。如救世救人的医学发展,远不如科学武器残害人类的快速与急烈。

尤其在中国,自本世纪开始,受欧风美雨的袭击,本来造福东方人类社会达三千年之久的中国医学,因国人由心理的自卑而失去其自信,对它产生了怀疑,因此使其内蕴的精华,为西方医学所掩夺,至于一蹶不振。

其实东西方医学,各有长短,只是中国医学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整理,抱残守缺,师心自用,以致形成家传祖秘的绝学,而无法宏扬为公开而普遍的济世学术,未能促使随时革新的医学。

在今天,无论哪一种学术知识,都须破除门户之见,而互集众长,才能对人类的幸福有崭新的贡献。就拿中西医学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各互有短长,如: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以中国哲学为出发点,强调精神胜过物质,偏于唯心的路线。

西医的理论基础,以科学实验为出发点,认为物质胜过精神,偏于唯物的路线。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二):中医注重养生,如饮食的摄生,寒、温、暑、湿的保养。

西医注重卫生,如注重环境的卫生,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三):中医自两千年前,即有生理的解剖,但以活的人物为对象,只是没有如现代具备科学观念与科学工具的辅助,因此不能精益求精。

西医虽然重视生理的解剖,但以死的人体或一般生物为对象,而人非一般生物,生机更非死理可比,藉此类推证明,确有不少弊漏。所以西医解剖的结论,还须再求进步,有重新研究,精益求精的必要。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四):中医特重气脉与气机的原理,以生命的活动功能为重心,一切药物治疗,和养生的观念,都由此而发。例如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的步骤,即由此而来,这种特色,西医尚有缺欠之处。

西医特重躯体腑脏的组织与保护,所以对血液营养的调整,维他命与荷尔蒙的补充,则有独到的贡献。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五):中药以取于天然为主,所用药物治疗,直接营养,便以服食生物为主。间接营养,是以摄受椊物为主。虽然自有充分的理由,但终嫌过于原始,不合于现代的科学方法。

西药以流注人体以后,与生理的组织调配为主,因此无论直接和间接的治疗,多半注重矿物及生物的化学性药物,但终嫌视人如物,且有许多副作用,反而有碍人体生命的真元。

由以上各点大致看来,中西医学,彼此各有长短,不可偏于本位之见。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泛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百草箱师生看望南老师

西医救命,中医治病

学中医的更要注意,因为中国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道家哲学基础上;西医的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所以两个文化基础不同,一个从物理文化、唯物文化来,一个是唯心文化来;也就是一个是哲学系统来,一个是科学系统来。其实西医、中医都有最高的一面,不要偏颇。

身上长一个东西,要靠西医科学仪器检查出来,三个指头把脉是摸不出来的,虽然也有高明的人,但一般半吊子是靠不住的。尤其现在有了扫描技术,更清楚,靠指头,靠意想,很难准的。

所以中国人有四句俗话一一“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五脏六腑如果会讲话的话,那个肝在里头讲话了:老兄,我没有病,那是肺部的事情。医师听了就脸色如土。“山川而能言,葬师食无所”,山川如能言语,看风水、看地的人也就没有饭吃了。

普通我们讲肠胃不好,脾胃是脾胃,肠子不好是排泄系统不好,不一定是胃的毛病,这个不能混为一谈的。西医的治疗同中医是两个路线,但一样有功效,只是基本的学理不同。

所以我经常分类:

西医的哲学建立在唯物、建立在机械上,它也有高明的一面;中医建立的哲学基础是精神的,是唯心的,也有它高明的一面,而且治疗的方法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脚为什么痛?必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加以治疗。

我常说,西医救命,中医治病。有些急症,例如胃出血了,你不相信西医,不赶快去打针,偏要去看中医,那你自己找死。

你认为三个指头把脉非常准确,我却觉得不大保险。中医摸脉叫做三指禅,这个不是禅宗的禅,不要搞错。凭三指真能够判断到内部的全体吗?那太难了。除非你打坐工夫已经到了二禅以上,或到了“心物一元,自他不二”的境界,那时你这个指头把脉并不是光靠脉,是靠心灵的电感,自己与病人的身体合一了,才能体察出来病症。

几十种脉象,要靠三个指头去感觉,粗细浮沉长短迟速,还算容易感觉,有些脉就比较难体察了。三个指头摸人家的脉,嘴里还跟人家讲话“股票今天怎么样?美钞多少钱啦?”如果碰到我,赶快把手抽回来,宁可自己去抓药。

再看老前辈把脉的时候,眼睛一闭,叫他都不理,那才是真把脉。有时候迟疑十几分钟手不拿下来,皱眉头去体认。现在是随便摸摸就开药方,这种医生不看也罢。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学医重在实证

我们假使看医书,完全照医书用啊,不管中医西医,有时候还是出毛病的。所以我经常讲,有一年我到国防医学院演讲,我告诉他们,你们拼命骂西医,西医骂中医,两方面都不对,都不懂。

我是素来主张西医救命,中医治病。那个紧急的时候胃出血,这个血都在喷,那个已经脱水了,你说中药慢慢熬去等它下去的,那叫做端个盘走了,叫做涅槃了,那还来得及呀?那个时候必须要赶快打针了,这个命就救回来了。你这时还说,哎呀,我不相信西医啊,那你就自己昏了头。

但是救好了有些病啊,倒是西药常吃出问题了,因药得病,要必须非常高明的中医来调养,这个调养就很难了,我说素来各有各的长处。

但是有些紧急的时候,西医救不了,中医救了的,也是有啊,那是看你学识高明不高明。因此你完全照医书的道理去医啊,还是不行的,必须这些药都是亲尝的,尝药痛苦啊。

象我研究那个药有时候中毒了很难过啊,那叫做有苦难言,不好跟人家讲,说我吃药故意中毒了的,说你神经了?那很痛苦,真的很痛苦,那个痛苦没有办法告诉你们经验,当然也准备解药,解药同时把它解了,排泄清除啊,换一个,身体还是很痛苦的。

不过这样研究了尝了,拿自己身体来做试验有个好处啊,痛苦一回我晓得,自己了解身体转变一回。因为我愿力不是为自己吃药,我要尝这种药,某一种病看它吃下去会不会有问题,好朋友我不敢随便给他吃,我先吃一道,吃完以后要痛苦好几天,所以有时候问我拿药,我说过两天我给你啊,因为实际上我自己对自己试过,因为我不是良医啊,是笨医啊。

我不试过不知道,有些成药我不试过我不给人家吃啊,吃过了晓得它下到哪里,有什么作用,然后才晓得这个份量,象这个瘦子矮子就要轻一点啊,胖子高个子就要重一点啊,运动加药就要吃重一点啊,那些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睡的老太太啊,太太们在家里无事寻愁觅恨天天烦恼啊,那个药量就要轻一点啊,她敏感,所以都在自己研究。

——《楞严经讲座》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百草箱的关键发展阶段都得到南老师指导

不懂易不可为医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诸子百家,中国文化讲人生的修养,都从这里出来。

这里告诉我们要认清乾的道理,生命的本体,把握了这点就知道乾道的变化,在各正性命,真懂了这个道理,自己就可以修道了,修成长生不老。

中国文化中道家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命就是肉体的生命。西方哲学唯心的,只了解到性的作用,对性的本体还没有了解,把意识思想当作性,这是西方哲学的错误。

命,西方医学到了科学境界,但仍不懂“气”的功能。现在美国流行研究针灸,研究中医,仍不懂这个功能。

西方的病理学,注重在细菌方面,如今也研究到病毒,这还是以唯物思想作基础。东方中国的病理学,不管细菌不细菌,建筑在抽象的“气”上面,因为气衰了,所以才形成了病。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气困住了。

我常常告诉朋友,西医只能紧急时救命,不能治病,西医治了以后再去找著名的中医出一个方子,好好把气培养起来,补补身体。

在病理上,细菌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形成?有许多细菌并不是从身体外面来的,如白木耳是用细菌种的,但有更多木头上面自己生长灵芝一类,这菌又是哪里来的?这是讲性与命的道理。

懂了《易经》,自己就晓得修养,自己调整性与命,使它就正位。思想用得太过了妨碍了性,身体太过劳动,就妨碍了命,这两个要中和起来,所以各正性命,于是“保合太和”

中国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这四个字,亦即是“持盈保泰”。

所谓“持盈”,有如一杯水刚刚满了,就保持这个刚满的水平线,不加亦不减,加一滴则溢出来了,减一滴则不足。

所谓“保泰”,当最舒泰的时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钱,决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补上,仍保存一百元,这就是保泰。

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两方面放平静,永远是祥和,摆正常,像天平一样,不要一边高一边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都是如此。

孔子就告诉我们“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什么是大吉大利?要保合太和啊!所以研究《易经》,看了孔子这些话,还卜什么卦呢?不卜已经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贞——大吉大利嘛。

——《易经杂说》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我在台湾的时候给医学界讲过话,在阳明医学院,政府创办的,当时是孙中山的外孙做校长,他是留学德国的西医。我上来就痛快批评了西医,也批评了中医。然后我讲,你们西医不要反对中医,都讲人家不科学、迷信,你们没有研究过嘛,什么叫做迷信?

不懂的事乱下断语,本身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就叫迷信,不知道的事情你乱去批评就是迷信。

中医呢,也不要轻视西医。中国人有两句话,“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真的愁喝酒没有用的;“药能医假病”,世界上不管中医西医,那个不死的病你们都医得好,到了真死的时候,谁都没有办法。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针灸汤药

《黄帝内经》是最基本的医理,要在这里面研究。可是它里头最重要的是什么?

中国的医书归纳起来就是:

“一砭”,你看《黄帝内经》就看出来了,病侵进来——现在我们刮痧、拔火罐这些技术都叫砭——《黄帝内经》告诉你,有些外感一进来,用砭就把病去掉了。

“二针”,病深入到皮肤以内快到肌肉,就用针了;《黄帝内经》关于针灸的道理很多。

“三灸”,病再深入就用艾草,用火来透进去。

“四汤药”,病情已经到内部五脏六腑,才需要吃药。

所以有些人治病,就在外面动手,乃至用指头就可以了。学《黄帝内经》后续的发展,针灸变成了点穴,用一个指头就可以使你身体的活动停止,不过现在已没有传承了。点穴也可以研究,我们不是用来害人,是拿一个指头就可以治病了。

假使一砭、二针、三灸,每个人都会,就可以把自己家里的人治好,能把人治好又何必到医院呢?尤其现在到医院不得了,这个没有办法讲,太恐怖了。

各位同学如果学医的,做个好事吧!发挥中国文化的医德。不过现在也很难,有时候帮助人做好事,他反过来告你,这就是人生。我怎么乱七八糟讲到这里来了?因为讲医药的道德,讲到了自己心中的感想。

——南老师讲述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 百草箱国医十班正式开始招生

详情请关注百草箱!


南怀瑾老师关于学医的启示 | 医理与医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黄帝内经   易经   太和   医理   医书   百草   西医   针灸   指头   救人   细菌   启示   中医   痛苦   身体   老师   医学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