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 听清 听懂的区别

声音是一个物理信息,要把物理信息转化成人脑所能理解的生物信息,就一定需要经历三个过程,这个三个过程就是:听到——听清——听懂。

想要理解这“听到、听清、听懂”的区别,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人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听清和听懂的前提是听到,声音能不能通过我们听觉通道传输给我们的内耳和大脑,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听到。

另外,决定你是否能听到、听清和声音频率也有很大的关系。不同频率的声音的言语能量和可懂度都有所不同,言语能量表示物体所发出的响度,言语可懂度指声音的清晰度。

各个频率范围、语言能量和可懂度之间的关系,由以下表格形式呈现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言语能量和可懂度之间的分界线是1000HZ。能不能听到由1000HZ以下的低频率决定,能不能听清楚由1000以上的高频决定。

所有在临床范围内,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人说自己能听到但是却听不清楚,这说明此人的耳蜗内辨别高频声音的部位受到了损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频听力损失。

听清楚就能听懂了吗?

就像我们做英语听力题一样,你能跟着英语老师把这段英语读一遍,但是你并不一定理解这个是什么意思。理不理解你所听到语言的含义,就是指“听懂”。

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后,还需要交给大脑的听觉中枢处理,大脑经过分析处理后分辨,才能理解具体内容。我们的大脑里面有很多的神经元,一个连接着一个形成一张复杂的网,这些连接点叫突触。当发生听力损失后,大脑的听觉中枢受到的刺激减少,长期缺乏声音刺激,相应的突触就会像落叶一样枯萎,且变得杂乱无章,或者相互之间联系切断,从而影响认知和言语的理解。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十聋九哑”、“听力损失导致记忆力下降”、“听力损失导致老年痴呆”的具体原因。

而前面提高的高频听力损失导致的听觉系统对言语分辨能力的下降,也是不可逆的。有研究表明,高频听力损失后言语频段时间分辨率下降与言语识别率的下降显著相关,而且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随着语速的增加其言语识别率的下降更明显。

所以,在出现听力下降后,要尽早选配助听器。需要了解的是,言语识别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选配助听器只是第一步,后面还需要经过一些列的言语康复指导,佩戴助听器后康复适应期时间会更长。所以,高频听损不容忽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突触   耳蜗   识别率   助听器   中枢   听觉   听力   表格   频率   能量   大脑   言语   损失   区别   声音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