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做一个清醒时代的人》

第七季《奇葩说》,一句“人是目的而非工具”,让此前一直专注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哲学教授刘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现在已然无需向大家过多介绍刘擎是谁。


在《奇葩说》播出之前,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做过最出圈的事情就是录网课,讲的还是小众且冷门的西方现代思想。奇葩说之后,他身上多了一个标签——“清醒的现代人”,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的精神领袖。


刘擎的清醒,不是一味强调“现实本就如此,要学着适应”,也不是看清“人间不值得”后的躺平任嘲。他的清醒,是反叛中带着一些理想主义,温暖中又有那么一丝不合时宜。


看看那场让他“出圈”的辩论——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当现场的大多数人要为现实的处境低头折腰时,他提醒大家:“我们(虽)在现实的处境中,但是我们要有大视野,我们不接受这种东西,至少我们要对接受的观点表达质疑和不解。童工制是如何废除的?8小时工作制是怎么开始的?劳动保护法怎么开始的?这些一开始都是被作为空洞的口号,这是人类——我们叫做理想的东西。”

这样的一段话,敲醒了多少996打工人不安分的灵魂。


节目中同样让人们内心为之一颤的观点表达还有很多。


比如在讨论“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命追”时,刘擎提出了一个“平凡学”的观点,并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重要的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他说:“如果你能对自己有交代,能够讲述一个对自己有益的故事,那就是成为伟大了。”说完,他就把这句话送给了那些不是在每个排行榜都摘取冠军的广大的平凡人们。


在关于“要不要阻止妈妈疯狂应援明星”的辩论中,现场大多数人考虑的都是结果,只有刘擎,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选择支持。


在他看来,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才是最大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华东师范大学   清醒   目的   班后   童工   小众   奇葩   处境   当事人   平凡   观点   教授   现实   东西   现场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