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儿童泌尿系结石高危因素有哪些?

暂无全国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报道。既往食用“三聚氰胺奶粉”儿童的泌尿系结石患病率为2.45%,呈聚集性发病;禁止相关奶粉后,国内大部分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呈零星散发。以喀什地区为代表的新疆南部地区儿童(≤14岁)患病率约为2.0%,呈局部流行状态。肾结石最常见,其次为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


「分享」儿童泌尿系结石高危因素有哪些?

三、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

1.高钙尿症:是儿童结石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可能与钠摄入过量有关,也可能与胃肠吸收障碍、特发性高尿钙症、维生素D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基因缺陷有关,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增加尿钙排泄。

2.低枸橼酸尿症:病因有饮食、激素、药物、遗传基因、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枸橼酸盐结合尿液中游离钙形成可溶性钙复合物,是尿中内源性的含钙结石抑制剂。

3.高草酸尿症:常见病因有草酸摄入过多和脂肪吸收不良(如炎症性肠病、脂肪泻、营养不良等)。需要鉴别是否有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乙醛酸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高尿酸尿症:儿童尿酸结石和高尿酸尿少见。丙磺舒、高剂量水杨酸盐或造影剂等药物会增加尿酸排泄。一些罕见遗传基因缺陷会导致过量产生初级嘌呤促进形成肾结石。

5.胱氨酸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胱氨酸转运蛋白缺陷引起胱氨酸重吸收障碍所致,有3种不同基因型。pH值>8时,胱氨酸溶解度会增加3倍。

6.低镁尿症:常见病因是炎症性肠病导致的镁吸收不良。镁可能有抑制晶体和结石形成作用。

7.药物性结石:罕见,相关药物包括茚地那韦、头孢曲松、磺胺类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甲氨蝶呤、阿昔洛韦、维生素D、维生素C等。难溶性药物形成结晶和结石或者通过代谢作用促进结石形成。

8.地方性结石病:饮食和营养成分缺乏导致晶体形成,环境温度高和/或供水不足有关的慢性脱水、尿量减少导致尿液溶质过饱和。

9.饮食:高钠饮食抑制钙重吸收导致高尿钙;动物蛋白摄入过多增加尿钙排泄,减少尿枸橼酸;高糖饮料增加尿钙、草酸排泄。三聚氰胺的摄入也会诱发和促进肾结石形成。

10.尿路感染:是感染性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成分是鸟粪石(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灰石,易于高pH值尿液中形成,在产脲酶细菌作用下形成。

11.解剖异常: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原发性巨输尿管、输尿管囊肿、尿道瓣膜、膀胱外翻和重复畸形等。

12.代谢性疾病:高血压与儿童尿路结石发生率有相关性。1型糖尿病患儿尿钙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儿童肥胖与尿路结石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

13.遗传性肾结石:可由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导致,包括原发性高草酸尿症、胱氨酸尿症、嘌呤代谢缺陷(遗传性高尿酸血症、遗传性高嘌呤尿症、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Lesch-Nyhan综合征),还有导致高钙尿症的Dent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钙血症伴高尿钙、家族性低镁血症高钙尿症与肾钙质沉着症、巴特综合征、婴儿高钙血症、低磷性佝偻病伴高钙尿症、假性醛固酮减少症等。

14.其他高危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孤立肾、严重或进展性肾钙化、家族史异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本分数据、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结石学组 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儿童泌尿系结石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1,42(2):81-88.

DOI:10.3760/cma.j.cn112330-20210111-000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泌尿系   结石   胱氨酸   儿童   输尿管   嘌呤   肾结石   草酸   遗传性   原发性   染色体   尿液   综合征   基因   药物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