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

对中年以后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这句话应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准则。

这是哈佛医学院教授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一书中一句很普通的话语,却足够经典。

当初公众号“书单来了”推介这本书时,我在其后的一段留言被采用,得到369人的点赞。“准备入手《最好的告别》,现正在经受煎熬。91岁的老父亲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已经两年的时间,脾气很差,姐妹几个尽心陪伴也达不到老人满意。很无奈,也觉老人很可怜,更不敢遥想只有一个孩子的我们老了会怎样。只能多看书,多修炼自己,以期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孤独与衰老。”

读完了《最好的告别》,受益。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豆瓣评分9.0.“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从他作为医生、朋友、亲人、儿子的不同角度,思考医学、疾病与老年。他的观察和思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思考这些切身的问题,帮助读者做好应对的准备,使读者可能成为更明智的病人或病人家属,有可能老得更舒心,死得更安详。”(译者后记)

我们每个人都有老人,有养老送终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如何体面地活着有尊严地老去,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医疗和养老状况令人艳羡。作者高度评价的姑息治疗、善终服务(这是在积极治疗无效和最终死亡之间的一个新的医学与护理阶段,不以治疗为主,而以帮助病人减少痛苦、在亲人的陪伴下,在善终服务医护人员的调理下,安宁地死去为要。)我是第一次听说,在郑州这样的城市,应该还没有配套的政策和服务吧。但在美国,已经普遍存在,得到政府支持、慈善机构的捐助、医学专业人士的参与。

目前,我们国家的养老,大多处于家庭养老阶段,部分城市老人逐渐转移到养老院。“避免入住疗养院的机会直接与养育的子女数量相关联。根据已经做过的数量极少的研究,拥有至少一个女儿对于父母能够获得的帮助至关重要。但是,寿命的延长正好遇到家庭对于双薪的依赖增强,结果对于所有各方都很痛苦,很不愉快。”(P074页)

对几乎所有的老人,养老院都是不得已的痛苦选择。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构建新的人际关系,过一种一成不变、没有多少自我的生活。

但现实是,对于今后的人们,养老院终将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不管你多么心不甘情不愿。对于我们的父辈,没有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准备,抗拒情有可原。我们尽可能协调好工作与赡养的矛盾,多抽时间尽多的陪伴,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抚慰。并通过这种贴身的照顾、辛苦的付出,对衰老的无奈与不可抗拒做好精神上的储备。

老年人大多不服老,以为自己能够做的很多,但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尽量不要固执己见,多听子女的意见,就像子女小时候多听父母的一样。当我们老了,不能独立生活,就要乖乖到养老院去,从心理上接受并逐渐去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没有生命的安全,快乐无从谈起。

但愿我们老的时候,形式多样的养老机构、丰富多彩的老年服务供我们自主选择。我们可以有质量地活着,从容地老去;有更好的生活,也有最好的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舒心   养老送终   养老院   美国   老年人   衰老   子女   病人   老年   亲人   痛苦   数量   老人   父母   读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