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丨百岁名医干祖望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

学术特色


干祖望丨百岁名医干祖望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

1.窍脏合一的整体观

干老在多年五官科的从医生涯中,十分重视《内经》中的整体观念,如天人相应、窍脏合一的理论,重视五窍与五脏六腑的因果关系。例如:冬天鼻炎、鼻窦炎患者中属肾阳不足者病情多加重,这时用药可多加附子、肉桂、干姜、细辛之类;夏天暑迫湿蒸,脾虚气弱者往往见舌苔厚腻,耳窍、鼻腔分泌物秽浊,这时用药宜选藿香、佩兰、荷叶之类;春暖花开,是过敏性鼻炎好发季节;金秋燥令,为萎缩性鼻炎、咽喉炎活动时期,临床均应注意,这些都说明,掌握“天人相应”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他根据“肺主声”“心主嗅”的理论,提出了“耳聋治肺”“鼻塞治心”的观点,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声带闭合不密, 多属肾不纳气。在治疗理论上干老认为,心主血,鼻甲肥大由于瘀血,治血之药,都入心经,鼻塞用化瘀之剂就是治心之道。在治疗“咽干”症时,以治病求本为原则,用健脾培土的方法。喷嚏是阳气浮越于上的现象,而清涕是寒的征象,因肾主一身之阳气,肺气、脾阳都靠肾阳(元阳)温煦,故提出对顽固性过敏性鼻炎可采用温阳益肾之法,取附桂八味丸(汤)治之。


2.衷中参西,辨证与辨病结合


干祖望丨百岁名医干祖望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

干老认为:“没有西医先进的检查手段,中医永远也不能设立耳鼻喉这个专科。但若不抓牢中医的辨证论治这个关键手段,必然将滑到中医变为西医的道路上去,则中医即有灭门绝户之祸。”耳鼻喉科的许多疾病,号脉是号不出来的,西医的检查仪器,可以直接看到息肉,但是息肉从哪里来?是中医的痰和气,都是中医理论。以声带疾病而言,可利用西医的检查来供中医作辨证依据。如声带充血,红艳者属风热,淡红者属风寒,久病、色暗晦者属瘀证;声带肿胀,急性属风痰,慢性属顽痰,虚证属脾虚;声带息肉色红属瘀,色白或灰属痰。声带麻痹松弛外展者属虚,类似痿症;紧张内收者属实,类似痹症。干老根据耳鼻咽喉科的临床特点,最早提出了航空性中耳炎、多涕症和喉源性咳嗽, 并创立“五诊”学说和“十纲”学说。比如鼻甲肥大导致的鼻塞,是由于“微循失畅,鼻甲留瘀”之故,取用化瘀法治疗。他摸索总结出一系列耳鼻咽喉科的辨证规律与治疗方法指导临床:耳,实泻肝胆虚补肾;鼻,实宣肺清热,虚益气升阳;咽喉,急症风热痰,慢病脾肾衰;口腔、舌治心,齿治肾,边治肝, 唇嘴口腔脾经问。

3.善于针药并举、内外同治

干老认为,外治法与内治同样重要,只要掌握得法、功夫过硬,不但可以配合内治法治病,甚至可以达到内治法无法取得的效果,特别是在某些急性病上可以大显身手。他把耳鼻喉科的外治法主要分为药物、手法、针灸三大类, 药物用于局部病变的有喷药(又名吹药)、含漱、噙化、贴、点、蒸汽吸入、塞、敷、罨包、烟熏、发疱疗法、贴饼疗法等;手法有探吐、切开、烙、吹张、摘除、按摩、擎拿等;针灸则有针刺、砭、灸以及导引。


干祖望丨百岁名医干祖望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


用药特点


干老善于挖掘历代有效方剂,灵活应用于耳鼻咽喉科临床,效果很好。如桂枝汤、真武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小建中汤治疗慢性鼻炎,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鼻前庭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治疗鼻出血及急性咽炎,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喉炎等。干老认为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在耳鼻咽喉科领域里很有实用价值。他常用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治疗慢性咽炎而取显效;用三拗汤加味宣肺通窍,配合耳咽管吹张,临床疗效满意。干老临床还兼顾到专科症状部位的特点,善于运用引经药,使药效速达病所。如耳部疾病常用苦丁茶、夏枯草,鼻病常用辛夷花、白芷,咽喉用桔梗(咽喉两用)、马勃(咽用)、射干(喉用),口腔用升麻等。干老认为山楂有“消磨各种息肉的作用”,故为声带息肉必选之药。


干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制了不少经验用方。


1.升清流气饮

黄芪、苏叶、大腹皮各10g,蔓荆子、青皮、乌药各6g, 升麻、柴胡、川芎、木香、菖蒲各3g。调理气机,升清开窍。主治航空性中耳炎。

本病是由于大气压力下的变异环境中,鼓室内气压与外界气压极不平衡, 由此而发生的中耳损伤。表现为耳痛、耳鸣、憋气和听力下降,正是窍闭的典型病例。中医向无此病,但近年来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此病亦因之而日多。本方根据《疮疡经验全书》中二十首流气饮作蓝本而制定,可以根据病情加减。虚弱及老人,倍加黄芪;高血压者,慎用升麻、蔓荆子。服药症状消失后,再进六君子丸或补中益气丸,维持1周。

2.鼻渊合剂

苍耳子10g,鸭跖草10g,辛夷、白芷、薄荷、桑叶各6g,芦根30g。疏风清热,排脓消炎。主治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对慢性鼻窦炎,虽有疗效,但不稳定。本方以《三因方》之苍耳子散中的苍耳子、薄荷、白芷、辛夷四味为基础。如头痛严重(一般鼻窦炎,仅为钝痛),涕出浓黄厚浊者,加夏枯草、菊花,甚至龙胆草;如鼻塞不通及嗅觉障碍(须以滞涕排空后为准)者,加菖蒲、路路通;涕清白而多者,加诃子肉、石榴皮;涕中夹血者,加茜草、赤芍。发现有息肉者,最好手术摘除。


3.五味子合剂

五味子、酸枣仁、山药、当归各10g,桂圆肉(去核)7个。养血补心,镇静止晕。主治梅尼埃病。有严重外感者不宜。临床上除有外邪或肠胃积食者不宜用之外,基本上无其他禁忌或严格的辨证论治要求, 故而最为西医师所乐用。如头痛严重者,加石决明、钩藤;畏光畏声严重者,加朱茯苓;泛恶作呕者,加姜半夏、姜竹茹;痰浊严重者,加天竺黄、青礞石。


4.脱敏汤

紫草、茜草、墨旱莲、干地龙各10g,蝉衣3g。凉血疏风, 脱敏止嚏。作为一般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对重症及病证复杂者,力不能及。


5.丹青三甲散

山甲、鳖甲、土鳖虫、落得打、昆布、海藻、桃仁各10g,三棱、莪术、红花各6g,蝉衣3g。破气消瘀,攻坚化痰。主治声门慢性病。其中以声带长期水肿,严重肿胀增生以致把声带全部或部分覆盖,发音长期嘶哑,各种治疗均告无效,并排除恶性肿瘤者尤宜。偏于气滞者,加九香虫、枳壳;偏于瘀者,加五灵脂、王不留行;偏于顽痰者,加白芥子、莱菔子、川贝粉(吞);充血较甚者,加蒲公英、银花、蚤休。当然以上诸药,并非都要加入,只需取其一二味。而加味之后,原方也可根据病情减去几味。注:这种声门慢性病,在国际已视为“顽固难治之症”,大有一筹莫展之叹。干老以龙泉散、三甲散及抵当汤增删调整组成的此方,曾在南京、安阳、湖州及石家庄四所中医院试用,合计150例,有效率达84%。因属难治之症,足够聊以自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蔓荆子   声门   鼻甲   苍耳子   宣肺   升麻   茜草   辛夷   白芷   鼻窦炎   息肉   西医   鼻炎   声带   名医   中医   学术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