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至,贴秋膘,进补需“进退有度”

立秋,是秋季第一个节气,是梧桐树落叶的开始,成语“落叶知秋”的典故即由此而来。秋季后人们有进补习俗,人们习惯性称为“贴秋膘”,但贴秋膘也并非人人适合,盲目“贴秋膘”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存在一些健康隐患。

什么叫“贴秋膘”?

清朝,民间传统上在“立秋”这天用悬称称人,将立夏时所称体重与立秋时的体重作对比,来判断健康与否。炎热“苦夏”过后,大多数人会瘦,瘦了自然需要“进补”。由此,从饮食上进补的办法就是立秋要“贴秋膘”,吃肥甘厚味等美食佳肴。其首选就是吃肉,以肉贴膘。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在《贴秋膘》一文中提到,老北京“贴秋膘”,指的是吃烤肉,北京人到野地里吃烤肉,以在玉渊潭吃烤肉为佳,人们一边看看美景,一边吃着烤肉,别有一番滋味。当然,也以吃炖肉、包肉馅饺子等达到进补目的。

我们先人推崇“秋季进补”的主要原因与当时特有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某种程度上来说用肉进补已不是十分适宜,大鱼大肉等食物吃多了,反而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等。因此,“贴秋膘”进补不等于只增加肉类、脂肪的摄入,而是要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吃得健康。

进补需“进退有度”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需注意保养体内阴气,气候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俗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后人易疲劳、乏力、食欲差等症状。秋季进补需注意脾胃运化功能,老年人运化水谷能力差,尤需注意少用滋腻之品,如龟板、鹿角胶等过于滋腻,阻碍气血运行,阻阳升发之品。

《医学入门》中云:“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对中老年脾胃虚弱之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早餐食粥利于吸收,如北沙参、麦冬、百合、银耳加粳米适量煮粥即可,既易于人体吸收,又能防秋燥伤人。

针对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人群,需遵循“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原则,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坚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适当摄入低脂肪、优质蛋白质食物,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鸡蛋蛋黄、动物内脏、黄油、动物骨汤等食物。

俗话说“立秋至,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在此,王府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提醒您科学养生,进补需“进退有度”。

立秋至,贴秋膘,进补需“进退有度”

文丨王府医院 心血管内科 郑乔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进退有度   立秋   厚味   脾胃   高血压   心血管   烤肉   王府   内科   秋季   体重   食物   人体   营养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