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每年的七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中元节,来源于古人“秋祭”的习俗,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是啥意思?中元节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中元节是怎么产生的?

古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产生了两种信仰:一种是对天地的崇拜,一种是对祖先的信仰。上古文明与很多古老的节日大多都是来源于此。古人认为,我们的祖先在离开之后,也会像土地爷一样,有同等的力量,可以庇护子孙后代。

只不过土地爷是庇佑一方百姓的,而祖先只庇护子孙后代,因此祭祖的节日遍及一年四季,有伏祭和腊祭,春祭和秋祭。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孟秋祭祖的习俗,除了祭祖之外,还要迎接秋季的到来,因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主宰,秋季的主宰为白帝,掌管收获和杀伐。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最初“秋祭”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从七月初到七月十五之间,都是祭祖的日子。最主要的日子是七月十四,因为“七”是复生之数,七月十四也就是“二七”之日,代表着重生,也是先人们回家的日子。

后来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的传入,就把七月十五定为了中元节。由于古人对祖先的崇拜非常强烈,任何外来事物如果不加入祖先的崇拜,也就传不下去了。所以“中元节”这个名字也是道家的概念,因为七月十五是地官的诞辰,当然还有天官和水官的诞辰,分别对应着: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七月祭祖有什么意义?

其实每一个祭祖的节日都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农历的七月正是秋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人们在此时祭祖,就是为了告知先人,庄稼即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被称为“荐新祭祖”。除了与先人分享丰收的喜悦之外,还要体现出孝文化。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所以在七月祭祖时,人们都会烧很多纸钱,而这些纸钱就像是如今的快递单一样,要写明是烧给谁的,一般会填写三代。而填写单子时,必须由家里的小孩来填写,是为了让孩子记住祖先的名字,这就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

有些地方到七月祭祖时,家里的长辈一般是姥姥和姥爷还会给外孙和外孙女送羊,以前是送活羊,后来就改成了面做的羊。寓意着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意思就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孝顺母亲。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七月十四迎亲归,七月十五烟尘飞

其实民间的祭祖日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因为十四日正好是两个七,七代表着阴生阳的概念。所以每到七月十四日,人们就会在河中放一些灯,意思就是照亮亲人们回家的路。除了把路照亮之外,人们还会用鸭子来祭拜,因为鸭子会游泳,属阴,可以当做祖先的坐骑。

这就好比逢年过节时,开车去接亲人回家一样,所以大部分亲人都会在十四那一天回到家,与家人团聚。所以说“七月十四迎亲归”,意思就是七月十四归来的先人们,大多都是有家可归的。

如果十四日那天还没有回家的先人,也就意味着没有子孙后代了,无家可归,所以十五日那天都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因此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于是人们为了祈求安康,就会在七月十五乱烧纸,而这种祭拜主要是祭拜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话说:“十四迎亲归,十五烟尘飞”,啥意思?


那么七月十四的祭拜是迎接亲人归来,所以祭品要丰盛得多,主要的祭品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必须有一只鸭子。而七月十五的祭拜更像是一种敷衍,就像打发叫花子一样,烧一些纸钱,搞得满天烟尘,说白了也就是安抚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烟尘   土地爷   中元节   纸钱   祭品   子孙后代   无家可归   先人   祖先   鸭子   古人   崇拜   亲人   节日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