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引发糖尿病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东平医生

专家简介:黄东平,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副主任兼中西医结合肛肠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外科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擅长结直肠癌、胃癌根治术、微创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结直肠癌、胃癌围手术期和急性胰腺炎以及肿瘤病人的肠内外营养支持。

这几年,肠道菌群的失衡引发各类疾病的研究报道不断出现,甚至包括儿童自闭症。

肠内营养与肠道菌群的平衡有着直接的关联,这里,我们抛砖引玉,说一说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蛛丝马迹的关联。

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引发糖尿病吗?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患病率居世界首位,人数约1.1亿,发病率已达10%以上。按现有趋势,到2040年,全球或有超过6.42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患者将超过1.5亿。

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引发糖尿病吗?

2012年,有科学家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菌饲养条件下的具有高血脂、高血糖遗传背景的试验鼠,即便喂养高脂饮食也无法导致其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也就是说,怎么喂都无法让它长胖生糖尿病;但是,一旦在这些鼠的肠道内接种了一种拟杆菌属的“坏细菌”后,再喂养同样的的高脂饮食,实验鼠很快就出现了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尿糖升高的表现。

上面的例子里提到“胰岛素抵抗”,什么意思呢?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机体的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并进一步引起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减少,于是罹患糖尿病的几率上升。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肥胖等都会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我们人类的肠道内,目前为止被发现的细菌有一千多种,总数超过100万亿个,是总细胞数的10倍,总重量可达1.2Kg。换言之,我们每个人肠道细菌就可能重大1.2公斤。

正常情况下,这些庞大的菌群处于平衡状态,维护着人体健康。但和谐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产生诸多疾病。

人体的消化道粘膜若全部展开,表面积接近400㎡,是人体和外界接触的最主要门户。肠粘膜表面的粘液、细菌、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粘膜下的血管丰富,免疫细胞等构成了肠粘膜的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

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会诱导不同的细菌生长、定植。长期的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继而会明显增加肠粘膜的渗透性。此时,肠道所谓“坏细菌”分泌的内毒素、甚至坏细菌本身就能够通过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到达淋巴液或血液循环,继而到达能触发炎症的组织。

不少医学专家表示: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症、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都与人体肠道菌群紊乱、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以及由此导致的低度炎症反应的激活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引发糖尿病吗?

如何预防或改变肠道菌群失衡呢?

从日常营养角度说起来并不复杂,通过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选择性地补充适合的益生菌等,往往能减少与高脂饮食相关的餐后低度炎症、诱导肠道菌群的良性转变、调节肠道微生态、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使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良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肠道   糖尿病   胰岛素   粘膜   胃癌   敏感性   炎症   屏障   肥胖   细菌   外科   人体   营养   饮食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