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秋波一转成姻缘──崔莺莺的求爱之路


《西厢记》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一反以往“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线,通过塑造机灵聪颖的丫头红娘、大胆求爱的深闺小姐莺莺、痴心一片的书生张珙,最后求得个“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这样一份不被礼教不被世人所看好的爱情,其结局却如此圆满,不得不说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冲击与震撼。官府禁而不止,民间争相誊写传阅,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对于伦理纲常禁锢情欲的挣脱之愿望,也体现了民间对于美好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我看来,莫过于是这位深闺小姐──崔莺莺。


《西厢记》||秋波一转成姻缘──崔莺莺的求爱之路

故事的开头之处,往往为读者所津津乐道的,大概是张生那句突兀的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一见到红娘便自报生辰八字,明摆着是有与崔莺莺婚配之意。对于一个深谙儒学礼法的书生来说,这一举动着实可笑,难怪红娘要用“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来嘲笑他一番。而张生之所以如此鲁莽,并非只是自己一厢热忱。乃是与莺莺在寺庙大殿初见,莺莺临走时“怎当她,临走秋波那一转。”只一眼,那秋波便如同一道闪电,不偏不倚,正击中了张生的心扉。由此,正是年轻气盛的张生,体内的荷尔蒙再也按捺不住,全身每一个毛孔,喷薄的都是对莺莺的思念和爱恋,也难怪他举止如此轻薄。从小家教甚严的莺莺,本是连被陌生男子看一眼也要觉得羞耻,在遇到张生时,竟然还主动回头看了一眼。这一回眸,是她反叛传统的开始,也是她追求爱情的开端。

崔张的爱情之路走的并不顺畅,也正是在这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求爱途中,莺莺的聪明智慧、勇敢果决,可见一斑。

首先,她所追求是有情趣的生活。作为前相国之女,莺莺必定是知书达礼,文中也说莺莺“针黹女红,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她还通音律。那晚隔墙听张生抚琴,久久不愿离开,想必是张生那曲《凤求凰》,挑动了她心中的情丝。那夜张生隔墙云: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她便立刻对曰: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再到后来写给张生的那帖深意难猜的“药方”,无一不体现了她对有情趣生活的追求。恰好,张生又是个心思细腻的书生,对她字中情句中意,解析的透彻。这为他们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可能。倘若莺莺面对的是那个抢人的孙飞虎,或是一位只懂兵事的武将,即便她再有一腔意趣,无人能懂,也会在岁月的洪流中消磨了去,连她自己,也会被磨得没有了灵气,继而成为下一个像母亲那样循规蹈矩的封建夫权的附属品,或者是牺牲品。而这,并非是她所想要的生活。正所谓:有趣的灵魂碰撞在一起,才会产生有趣的生活。所以当莺莺碰到能够懂她的张生时,便一步步冲破礼教的束缚,奔着理想的爱情而去。

其次,她相当聪明。且不说她与张生书信往来中的智慧,就平日里所为,也是聪伶毓秀。普救寺及时出谋划策谋求获救之法,小心应对郑恒逼婚,尽量与老夫人谨慎相处,不增其烦忧。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该是“戏耍”张生那一回。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秋波一转成姻缘──崔莺莺的求爱之路

病榻之上的张生一见此诗,病立马好了大半。度日如年等待夜晚的到来,甚至恨不得后羿能立马射掉那唯一的太阳才好。可到了晚上,一切却并未如想象的那样发生,张生自是心里有气说不出,只是病的更厉害。莺莺口头虽说要讲给老夫人听,倒并不会真那样做,而是假装托了红娘的情面才不与张生计较。这一折戏看似是一出闹剧,增添故事的趣味性。而于我看来,不如说这是聪明的莺莺对张生能否理解自己诗中意的试探。显然张生理解了,这才有了第二日“药方”的出现,崔张才得以能够近距离接触。莺莺这想要瞒住众人并且不显得自己轻浮的计策,不得不让人佩服。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莺莺十分勇敢果决。当初兵围普救寺,为救众人,她曾有过随孙飞虎去换得众人平安后自杀的念头,可谓是位烈女子。未婚便与张生有夫妻之实,是她最大胆的突破──不顾母亲反对,违逆纲常伦理。长亭送别,莺莺所盼乃是:“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此之前,书生高中后抛弃原配者,大有人在,莺莺此番叮嘱,是对张生的期望。也是说给自己听,她该是给了自己多大的勇气才能放手丈夫赴京赶考。相比之下,尽管张生状元及第之后没有忘记莺莺另攀高枝,但是张生的行为中,总有一种束手束脚的拘谨束缚之感,反而像个女子。像“思念成疾”的戏码,一般都是发生在弱女子身上。张生此番思念成疾,一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再则,是为了突显莺莺的果敢与坚强。

生在深闺的莺莺深深明白,想要的幸福需要自己争取,而非一味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任由家庭安排。那秋波一转,成就了她与张生的大好姻缘。求爱之路虽艰辛,但世事终究会成人之美。尽管她该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但我们不得不说,敢于努力追求自由爱情的有情人,才会有成为眷属的可能。这才是莺莺这一形象想要告诉世人的。

《西厢记》||秋波一转成姻缘──崔莺莺的求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西厢记   秋波   后羿   那曲   纲常   果决   隔墙   礼教   深闺   红娘   药方   姻缘   书生   思念   故事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