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玩手机,别人家孩子怎么就不近视?

现在的家长担心和吐槽最多的,就是“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太多了,特别担心把眼睛看坏了。”

毕竟,视力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一旦近视就不可逆了,所以一定要“重预防”!

然而,真正决定孩子视力的主要因素也并不是手机和电脑,而是一件被大多数家长忽视的日常小事——孩子每天能在户外玩多久。

都是玩手机,别人家孩子怎么就不近视?

图源图虫

视力有三种状态:正视、远视、近视。
正视
是指我们看到的事物的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打在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见物体了。
远视
是指事物的光线,经过眼部屈光系统后,打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近视
和远视刚好相反,是事物的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打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由此可以看出,眼轴的长度直接决定事物的光线打在视网膜上的位置,也就是说,孩子的视力状况跟眼轴的发育有直接关系。

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的眼轴长度为22-24mm。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的眼轴较短,平均长度只有16-17.3mm,所以,会具有“生理性远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孩子的“生理性远视眼”会逐渐变成“正视眼”,这个过程一般在12岁左右完成。

我们把孩子从婴儿时期到12岁前(变成正视状态)的远视状态存量,称为“远视储备”。

一般来说,孩子的“远视储备”存量如下

3岁之前,有3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3-5岁,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5-7岁,也就是学龄前,有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7-11岁,有50-100度的“远视储备”;

12岁,趋于正视眼。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①孩子3岁前,远视一般在300度以内,如果大于这个数值,可能存在弱视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②远视储备的检查,需要散瞳验光;它的存量也是一个大概的估值,并非绝对值。

刚出生的时候,每个孩子基本都是远视眼,近处的东西反而看的不是很清楚。这就像是 “视力存款”,随着孩子的长大余额越用越少,大概 10 年左右“远视”就会变成“正视”;但额度如果提前用光了、透支了,就意味孩子要近视了。

可以这么说,孩子小的时候远视储备比较好、用的越持久,以后近视的可能就越小。想让“存款”用的更久,就要做好两件事:省着点花,续存及时。平时控制好孩子的屏幕时间、合理用眼;但想要往里“存钱”,就要靠户外活动了。

同样都是玩手机,为啥会有这么大的视力差距?

答案就在于:这些孩子更常在户外运动。

所以建议家长们,要把户外运动当成一项孩子应该完成的作业来看。因为每天 2 小时的白天户外活动,是让孩子眼球发育、预防近视的好办法。

户外的自然光能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让眼球正常发育;关键的是,这种多巴胺是靠自然光,才能刺激眼球发育获得。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如果平时户外时间不足,周末一天都在外面,一口气补足行不行呢?
答案是:不行的。
毕竟这就和吃饭一样,不能期望一天吃够一星期的营养,少食多餐营养才会更均衡。
很多家长会觉得:虽然已经知道了户外时间对预防近视很重要,但要完全做到真的好难啊。
比如遇到天气太热、太冷、刮个风、下个雨什么的,难道也一定要让孩子在外面呆两个小时吗?
先了解一下孩子们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实际的户外时间有多长,然后就可以用一些碎片时间进行补足。
比如上学放学,能走路的就不要开车或坐公交了,每天走一段路对孩子的眼睛和身体都好;放学后,可以抽半小时带孩子在楼下拍球、跳绳。除了能户外时间,对孩子的视动发展也是很好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近视   远视眼   孩子   多巴胺   自然光   远视   视网膜   存量   视力   光线   眼球   事物   户外   家长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