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相信眼泪,但相信时间

股市不相信眼泪,但相信时间

你也许会感到困惑,我是怎样在20年的股市沉浮中,实现10%的年均回报率的呢?中间确实有几年,我投资的股票市值低于投资成本,但也有很多年份,我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过10%。

那么,这些钱到底是哪来的呢?它们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我们不妨想想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在经典小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中塑造的威利·旺卡(Willy Wonka),他的起点就是一家小小的巧克力店。

理财故事

巧克力工厂变身股票的那些事

威利有一个宏大的梦想,那就是做出不会融化的冰激凌、不会失去味道的口香糖和连魔鬼都会为之出卖灵魂的巧克力。

但威利却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扩大生产。要实现这个目标,他还需要购置一座大厂房,雇用更多的小侏儒工人,购买可以更快生产巧克力的机器。

于是,威利找人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接洽。实际上,在他自己都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已经有人开始投资于他的巧克力工厂了。这些人购买工厂的一部分生意,其实就是“股份”或者“股票”。尽管威利已经不再是工厂的唯一老板,但是通过出售股份,他可以用股东投入的资金建造更大、更有效益的工厂。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工厂的利润也开始迅速增加。

现在,威利的公司已经成为“公众”的公司,这意味着,股份持有者可以把他们持有的股份转手卖给其他人。当一家公司公开发行在股市上流通交易的股票时,这一活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威利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制造巧克力。与此同时,股东也不会给他添麻烦,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少数股东不会给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带来什么影响。

威利的巧克力实在是够神奇的。更让股东高兴的是,威利的巧克力在市场上卖得越来越多。但股东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张纸,或是当地经纪公司的股份证明。他们想分享巧克力工厂创造的经营利润。这也很正常,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股东们也是工厂的所有者。于是,由股东选举产生的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每年的利润按一定比例送给股东,也就是股息。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高兴。这个过程是这样的:威利的工厂每年销售价值10万美元的巧克力和其他商品。在缴纳了所得税、支付了雇员工资和设备维护成本之后,他的巧克力工厂实现了1万美元的净利润,因此,公司董事会决定从中拿出5 000美元,分配给各大股东。这部分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就是股息。

剩余的5 000美元将重新投入公司经营。这样,威利就可以购买更大、更先进的设备,将他的巧克力推广到更远、更广的地方。总之,工厂生产巧克力的效率更高,创造的利润也更多。

这些用于再投资的利润让威利的公司更赚钱。于是在第二年,巧克力工厂的利润翻倍,达到2万美元,分到股东手里的股息也水涨船高。

这难免会让其他潜在投资者垂涎三尺,于是他们也买进巧克力工厂的股票。现在,想买进股票的人比想卖出股票的人多,这就形成了市场对这只股票的超额需求,从而导致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价格上涨:买方人数多于卖方人数,股价就会上涨,反之就会下跌。这完全符合商品买卖的基本规律。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开始波动: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化,股价有时上涨,有时下跌。如果市场上出现针对公司的好消息,公众对股票的需求就会增加,股价就会上涨;反之,在投资者对公司持悲观情绪时,股价就会下跌。

在随后的几年里,威利工厂的利润持续增加。而在较长时期内,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不断增加,股价通常会随之上涨。

现在,威利的股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赚钱。他们可以用股息形式实现利润,通常每季度支付一次;或是等到股票大涨时卖出全部或部分股票来赚取现金。

投资者在拥有威利巧克力工厂部分股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10%的年收益率:

蒙哥马利·伯恩斯发现威利巧克力工厂的股票势头很好,于是,决定按10美元1股的价格买进总价为1 000美元的股票。一年之后,股价上涨到10.50美元,这就相当于股价上涨了5%,因为10.50美元比伯恩斯最初支付的10美元高出了5%。如果伯恩斯还得到了50美元的股息,我们就可以说,他又赚到了5%的额外利润,因为这50美元的股息相当于原始投资1 000美元的5%。

因此,如果伯恩斯的股票因股价上涨而得到5%的收益,又通过股息分红再赚5%,那么,一年之后,他的股票实际上已经获得了10%的回报率。当然,只有那5%股息分红的部分是以现实的利润形式进入了他的腰包。而股价增值形成的那5%的“利润”只有在伯恩斯卖出这些股票之后才能得以实现。

不过,由于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厂的股价经常波动,伯恩斯并没有因为买卖股票而成为当地最富有的人。研究表明,就平均水平而言,在短时间内频繁买卖股票的人往往赚不过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伯恩斯在很多年里一直持有这些股票。股价有时上涨,有时下跌。但公司的利润还在持续增加,因此,股价从长期来看依然维持上涨势头。每年拿到手的股息让贪婪的伯恩斯笑得合不拢嘴,再加上不断上涨的股价,每年为伯恩斯带来了总共10%的收益率。

但是伯恩斯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安分守己地满足于现状。他在买进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厂的股票的同时,还买了霍默面包圈和鲁斯酒吧的股票。可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却很糟糕,让伯恩斯赔了很多钱。

更让伯恩斯抓心挠肝的是,他错过了本来能让他更赚钱的一家名为“令人作呕的巴特”的娱乐公司的股票。如果伯恩斯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他恐怕做梦都会笑醒,因为这和印钞票没有什么区别。仅在4年的时间里,这只股票的价格就翻了4番。

我是不赞成像伯恩斯这样投资的。在下一堂课里,我会告诉各位,投资股市的最佳方法就是拥有市场上的每一只股票,而不是去猜测哪只股票会上涨。尽管买进市场上的所有股票听起来不现实,但如果能买到一种本身就包含所有股票的产品,这一切就很简单了。

在接触这个问题之前,请不要忘记:即使你只用别人一半的投资成本,最终仍有可能得到比别人多一倍的财富,但前提是你先人一步。对于那些有耐心的投资者,全球股票市场的总回报足以给他们带来一笔丰厚的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市   股息   收益率   股价   股东   投资者   巧克力   利润   眼泪   工厂   美元   股份   时间   股票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