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放线菌病或牛放线杆菌病如何防控?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一种多菌性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牛是易感动物,临床上常和金黄色球菌共同发生。减少牛放线菌病的发生需要综合的防控措施,下面畜牧堂动物问诊平台给大家介绍一下。


牛放线菌病或牛放线杆菌病如何防控?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2-5岁的牛。特别在换牙的时候容易发生。通常呈散发性。

放线菌病的病原体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用水中,寄生在牛口和上呼吸道中。当皮肤或粘膜受损时,如给牛喂大麦穗、麦秸等,刺伤牛的口腔粘膜,病菌可以乘机进入并引起感染。

外伤时或注射消毒不良时,也可引起感染,形成特殊肉芽肿。伴发化脓菌感染时,组织迅速崩溃化脓,形成脓肿或破裂。

【症状】

牛放线菌病或牛放线杆菌病如何防控?

  1. 病牛的上颌骨、下颌骨肿胀,但以下颌骨多见,界限比较清楚。一般病变进展缓慢,需要半年到一年多才能形成隆起的硬块。但是有时肿胀发展迅速,很快影响到整个头骨。
  2. 肿胀的局部初期疼痛,敏感,发热,后期没有痛感。因为颌骨变形,牙齿异位,牙齿脱落,无法咬合,病牛很快就瘦了。打开口腔,可见舌粘膜和口腔粘膜破溃,有时化脓。皮肤破溃,化脓,可见大量脓汁排出,排脓的瘘管长期不愈。

【防治】

牛放线菌病或牛放线杆菌病如何防控?

  1. 舍饲牛最好将干草、谷糠等浸软避免刺伤口腔粘膜,要有合理的饲养管理,及时发现皮肤粘膜的损伤并及早处理。放线菌病的软组织经过一定的治疗比较容易恢复,但是一旦延误病程,骨骼发生变化,预后就会变差。
  2. 治疗时病变结节可用外科手术切除,如有瘘管要彻底切除病理组织,在腔内填塞碘酊纱布24—48小时更换一次,伤口周围注射2%碘溶液,也可用烧烙法,内服碘化钾20—30克/日头牛一次,连用2周—4周,如用药中出现粘膜、皮肤发疹、流泪、脱毛、食欲减少等碘中毒现象,应暂停用药5—6天或减少剂量。
  3.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牛放线菌病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敏感,林放线杆菌对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以上就是“牛放线菌病或牛放线杆菌病如何防控?”的全部内容,如果对本篇内容存在疑问或想要咨询具体治疗方法可上畜牧堂,百名兽医在线,免费视频问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放线菌   杆菌   碘酊   在线   谷糠   瘘管   碘化钾   链霉素   麦秸   粘膜   牙齿   口腔   敏感   皮肤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