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茶馆第九期提到了宋代的
点茶

有好奇的客官问了:

那既然点茶那么难,

宋代的平民百姓一天能喝到几次茶?

这是一个好问题。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电视剧《知否知否》

蔡襄的《茶录》记载了点茶的技法,包括了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注汤、击拂等环节。


从这套程序来看,虽然点茶是比煎茶简单得多,但是为了造就乳胶状的汤花沫,就需要损耗更久的时间去碾碎、筛分茶末,使它尽可能细腻,这样推断下来,宋人一天喝茶的次数,应该不会太多。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在不添加任何“杂物”的情况下,通过注水和击打产生细腻丰富的泡沫,点茶这一新风尚在后期还发展成了一种泡沫上的美学盛宴,例如“茶百戏”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只要我打得足够快,茶就够好喝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在宋代,不止饮茶的次数不会太多,饮茶量应该也是很恰当的。


《茶录》中有一句对点茶投茶量的记载:“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宋代的一钱,大约为今天的3.73g。换算下来,蔡襄点一盏茶的投茶量,即是6.34g。因为吃茶程序复杂,以一天饮茶两次为例,宋人对茶的摄入量应该不会超过15g。

此外,团茶里还有香料、米粉、褚芽等其他物质,这15g还要打个“折扣”。从健康的角度分析,团茶里添加的香料、米粉、淮山药、楮芽等物质,对饮茶人的健康是有利的。


所以这样看来,宋人的个人饮茶量不多也不少,还是在相对健康合理的饮茶标准之内。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不仅如此,宋人还有客来点茶,茶罢点汤的习俗。“点汤”即客辞敬汤(也被后人作为文明辞客的方式),在品完茶之后,再喝一点用甘草等中草药煮出的汤水。甘草味甘性本温,可补虚益气,即使茶喝得稍多一点,有甘草汤在手,也会消解掉偶尔吃茶过量,造成的那点不良影响的。


后来,宋代的点茶传入日本,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抹茶道,其主要操作和器具依然沿袭宋代的规范。茶筅也随之传入日本,并沿用发展至今。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从宋代关于茶的诗文来看,宋人吃茶,大多会选择在午后或晚上。苏轼有“雪沫乳花浮午盏”,“ 煮茗烧栗宜宵征”;陈埙有“午困思茶无处煎”;杜耒有“寒夜客来茶当酒”;刘过有“两厢留影,一水试云痕”等等。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自己的诗里写道““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深夜,生病了还在独自做茶喝,这份对茶的执着,让人心疼的同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以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陆游应该对咖啡因不太敏感)。

凤宁茶馆:宋代的点茶,难得离谱?

△陆游本游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

人们将风雅演绎到极致,

同时也赋予了生活“雅”的品质,

追求艺术精神相契合。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

对茶文化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代觉得要难哭了,

当时的爱茶人士可能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茶馆   宋代   百戏   调令   宋人   甘草   日本   米粉   香料   离谱   泡沫   细腻   角度   物质   次数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