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

淋巴结是机体的周围免疫器官之一,有过滤作用和产生淋巴细胞。结核菌初次侵入机体,特别是进入淋巴结后,可致敏其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使其增生繁殖,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分泌淋巴因子、抗体等活性物质。还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杀菌能力。这样,通过增强了的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在病灶内结核菌量不大,组织损坏小的情况下,结核菌就被消灭,病灶基本消散,或仅残留少量纤维组织。


颈部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

颈部单侧或双侧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以单侧者居多,90%只累及一组淋巴结,多首先从颈静脉组、颈深组淋巴链延伸到颌下组最后到颈后三角区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


颈部淋巴结核的发病机制

在结核菌聚集较多的部位,组织可以发生干酪坏死。坏死组织少时可被吸收;坏死组织多时,周围可形成纤维包膜,以后还可部分钙化。

在抵抗力低、病灶菌量大的情况下,病变继续发展,干酪样组织可以液化,形成脓肿。穿破淋巴结包囊,感染周围组织,或向体表皮肤溃破。病变可迁延不愈,好转、恶化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形成瘢痕瘘管,经常排出脓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淋巴   瘘管   包囊   结核菌   后缘   包膜   干酪   淋巴细胞   淋巴结   病灶   结核   颈部   机体   活性   免疫   纤维   机制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