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究竟是“看病”还是“看证”?

我们经常听到“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说法,并听到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那么中医的辨证论治,在治疗疾病中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与辨病论治又有什么区别呢?本篇文章,周医生带你看看中医治疗疾病的真实过程!

中医,究竟是“看病”还是“看证”?

我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身体和心理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脏腑及其附属器官组织功能失调,出现不舒服的各种症状,这就是得病的过程。古人总结疾病的过程,发现其有原因、人体内部变化和外部表现三个部分,其中原因是启动因素,内部变化是核心,外部表现是水面之冰。诊断疾病时,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我们的眼耳手鼻等器官,去收集到对方的异常信息,以推测身体内部的异常变化,判断疾病的原因,并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究竟是“看病”还是“看证”?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中医把收集人体信息的方法总结为望闻问切,而针对的目标是形气症脉,即外在形体、形态特点,气味声音,表现症状,脉博和局部组织异常等。进一步简化,把形气症分析为一个疾病的有机组合,就可以称之为证,即完整的证据链条;证(形气症)与脉结合,即脉证体系,这也《伤寒论》认识疾病的基本模式,所以我们总是看到伤寒论中讲“某某病脉证并治”。

中医,究竟是“看病”还是“看证”?

到了这里,我们基本把中医认识及诊断疾病的思路弄清楚了,那就是以脉证来判断疾病状态,定出治疗方案。我们若是以病为核心,那么脉、证就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辨病论治;若是以证为核心,把脉作为证的一部分,此为辨证论治;某些特殊的疾病,直接以脉为核心标准,可谓凭脉论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凭脉论治,可谓是中医诊断疾病时的三大法宝,古人融合使用,并没有细分。建国之后,中医与西医之病名出现冲突,且无法对应,于是中医弱化了病的概念,辨证论治就一家独大了!

看病与看证,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其实是一体两用,很难完全区分开来,只不过适应领域不同,尤其是对特殊疾病状态的诊断。作为一名中医人,我们不能偏颇,而应该根据疾病状态,兼而用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中医   病名   伤寒论   望闻问切   西医   器官   古人   症状   异常   人体   状态   身体   疾病   原因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