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麻黄类、承气类、白虎类方辨证要点

经方麻黄类、承气类、白虎类方辨证要点

麻黄汤类方

一、 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③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④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⑥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二、 麻黄加术汤方

【辨证要点】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痛者。

三、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周身关节痛、发热身重或肿者。

四、 麻杏甘石汤方

【辨证要点】汗出而喘,口干烦满而不恶风者。

五、 越婢汤方

【辨证要点】周身浮肿、脉浮、恶风者有汗,

六、 越婢加术汤方

【辨证要点】越婢加术汤用于越婢汤方证见小便不利、或湿痹痛者。

七、 越婢加半夏汤方

【辨证要点】越婢汤证兼见咳逆上气、两目发胀或头痛者。

八、 甘草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浮肿表实无汗者。

九、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证见恶寒、无汗、脉微细。

十、 麻黄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少阴病兼见浮肿明显、无汗恶寒者。

十一、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辨证要点】少阴病兼寒饮,即恶寒无汗脉沉者。

十二、葛根汤方

【辨证要点】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见下利者。

十三、葛根加半夏汤方

【辨证要点】葛根汤证兼见呕逆或下利者。

十四、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辨证要点】下利、汗出、不恶寒、脉浮数者。【附】临床常用的葛根汤加味方:(l)葛根加生石膏汤:即于葛根汤再加生石膏 45~10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口舌干燥者。(2)葛根加桔梗汤:即于葛根汤加桔梗 9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3)葛根加薏苡仁汤:即于葛根汤加薏苡仁 15~3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关节痛或有痈脓者(4)葛根加术附汤:即于葛根汤加白术、附子各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而关节疼烦者。(5)葛根加苓术附汤:即于葛根汤加术附汤再加茯苓 10 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加术附汤证而有茯苓证者。此和上方对于腰背拘急痛尤效,试用于脊髓炎亦有良效。


十五、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辨证要点】太阳病发热恶寒见身痒者。

十六、桂枝二麻黄一汤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

十七、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多,越婢汤证少者。

十八、大青龙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扬证、越婢汤证并见者。

十九、文蛤汤方

【辨证要点】麻杏甘石汤证合并越婢汤证又见口渴明显者。

二十、小青龙汤方

【辨证要点】外邪里饮而致咳喘者。

二十一、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辨证要点】小青龙汤证兼烦躁者。

二十二、射干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小青龙汤证喉中痰鸣明显者。

二十三、厚朴麻黄汤方

【辨证要点】咳喘胸满,脉浮者。

二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辨证要点】手足逆冷、恶寒、身痛者。

二十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辨证要点】表实无汗、或身黄、目黄、或身痒者。

二十六、续命汤方

【辨证要点】中虚身痛或麻木者。

二十七、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辨证要点】关节痛疼、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二十八、三黄汤方

【辨证要点】关节疼痛、无汗恶寒而烦热者。

二十九、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疟疾寒多热少,无汗身疼者。


三十、麻黄升麻汤方

【辨证要点】伤寒表里不解,上热下寒,症见咽喉不利、腹泄、手足逆冷、脉沉迟者。

承气汤类

一、 大承气汤方

【辨证要点】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3。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4。汗出谵语、无太阳证者。5。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6。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7。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日晡发热而脉实者。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10。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有时微热、喘冒不能卧者。11。脉弱、烦躁心下硬、六七日不大便、小便利者。1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13。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14。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15。下利脉滑而数、或脉迟而滑、不欲食者。

二、 小承气汤方

【辨证要点】阳明病,胃中燥、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三、 调胃承气汤方

【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四、 大黄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难而急迫者。

五、 厚朴三物汤方

【辨证要点】胸腹胀满而痛、大便闭结者。

六、 厚朴七物汤方

【辨证要点】发热腹满,大便干结者。

七、 麻子仁丸方

【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白虎汤类方

一、 白虎汤方

【辨证要点】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者。


二、 白虎加人参汤方

【辨证要点】白虎汤证见口渴明显者。治疗消渴(上消)


常用经方辨证应用

1.理中汤.

消化系虚寒性疾病的代表方.见消化液分泌亢进及其功能低下即可用之,

证见,在上为多唾,或流涎,(小儿) 或口腔溃疡,在中为脘腹疼痛 ,喛气吞酸,在下为泄泻.

2.大黄牡丹汤.

小腹中感染方.(多在感染期使用症见红肿热痛)

如阑尾炎,盆腔炎,肛周炎,尿道炎,结扎术后感染 .前列腺炎等.

3.核桃承气汤.

用药指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凡见其中一症即有考虑使用本方的可能.例如前列腺增生,痛经,尿结石之痛甚,尿不出应了少腹急结四字.即可使用.精神病有少腹急结者."其人如狂"为主症.即可应用.

4.桂枝茯苓丸.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节剂.

应用指征是运用范围是全身性,但所治病变位置又是局限性.

如血管性 冠心病

阻塞不通 下肢静脉血栓

血液性 血液缓慢引起的盆腔综合征.

血稠粘性增高的. 如游离死血.

增生性,包块性.长期性的如子宫肌瘤. 乳核 .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用方指征.是外泄性,外漏性病症.如多汗,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但须有桂枝汤应用指征者.

6.柴胡桂枝干姜汤,

用方指征,疾病末去又见津液脱失匮乏之症.如糖尿病生疮疔后

7.柴胡桂枝汤

用于虚弱性体质迁延性疾病的常用之方

用方指征.本方即调营卫又调少阳之枢.以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汗出,汗出又易感冒,脉细弱.者.

8.四逆散.

中药的止痛剂. 其中有芍药甘草方根.对征之一是以精神神经紧张为主的疾病 .之二是疼痛 ,急迫,痉挛 性疾病 .其三是用于平滑肌痉挛性痛.

9.麻杏石膏汤

肺系要药。热、咳、痰,喘用之。

主治支哮。或与过敏有关的疾病。

10.大青龙汤

使用指征。强状之人的无汗发热,

11.甘草泻心汤

粘膜修复剂。口腔(口腔溃疡),咽喉(慢性咽炎),胃肠(结肠炎)

肛门(肛门溃疡)前阴(外阴溃疡)泌尿道粘膜(尿道 炎) 眼结膜(结膜炎)

以及粘膜的一般病变。如破损,充血,糜烂,或溃疡。

12.黄苓汤用药指征。腹痛而出血性疾病。如菌痢。溃疡性肠炎。月经先期,经来量多,色红,质稠。

13.黄连解毒汤。

多用于心脑心管疾病. 如高血压(实症,以壮实的老年人多见.必有大黄见症,--便燥.)

上火症. 脑出血.多加大黄用之.

13.白虎汤.

凡见四大症之一即可考虑用之,使用在热症上就不详说,这里说一此少见症如血液病中的多渴.(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使用.又如糖尿病多用石膏知母为方根治渴.

14.枳术汤: 凡见消化道动力障碍,又有水液停留肠间者必用.多为方根使用.

15.麦门冬汤:是人体肌肉的营养剂 .凡见肌肉痿缩的病人皆可使用.即肺胃阴虚的基础方.

16.越婢汤:治有表证的水肿.开鬼门洁净府之功.

17.泽泻汤: 眩晕病的高效方.多为方根使用之.

18.当归芍药散:妇人血虚水停之症多表现为面部症状者,如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浮肿.脱发,等.

19.葛根汤:提神剂 ,颈椎病良方,感冒方.

20.防已黄芪汤: 治疗腰以下水肿的代表方.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天然的心脏起搏器.多用于心动过缓表现的心脏病. 中医的伟哥.多为壮实之人使用.

22 .泻心汤: 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上血方.

23.栀子柏皮汤: 凡见以黄为见症者都可使用.多为方根用之/

24.栀子厚朴汤:一剂失眠要方,用时多加黄连,连翘 .

25.半夏厚朴汤:一个咽部疾病基础方,异物感专方,自我感觉异常方.

26.苓桂术甘汤:以心悸浮肿为主要症状为主的心脏病方.

27.猪苓汤: 泌尿系专方.如膀胱炎,肾炎,尿路结石,肾积水,.也是下焦病专方.

28.五苓散: 调节水体水液异常分布的方剂.以症见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肥大,边有齿痕者.必用.

29.灸甘草汤:肿瘤患者专方.

30大柴胡汤: 凡见形体壮实,心下按之满痛者,多半可考虑使用大柴胡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麻黄   葛根   汤加   承气汤   谵语   方根   要点   厚朴   附子   桂枝   柴胡   芍药   甘草   大便   太阳   白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