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嗜睡医案

男,36岁,司机,5月12日初诊。主诉: 嗜睡2年余。患者2年前起,夜寐易醒,昼而昏沉,只要其无 事可做,或做同一动作,如开车在3分钟以上,即会睡着。因其职业为汽车司机,恐开车时会因睡着而发生交通事故,已经不能坚持工作。抽烟、饮酒史20余年。诊见:体壮、皮肤黑而无泽,双手干,双目混浊,徽有黄色,言语正常,纳可,喜食油腻之物,大便干少臭秽,小便少,舌红、苔黄腻,脉滑细数。

据证诊为嗜睡。

证属痰热蒙闭心窍。

治当清热豁痰开窍,健脾化湿安神,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之。

处方:枳壳12g、竹茹、茯苓、瓜蒌、郁金各20g,黄连8g,清半夏9g,甘草3g ,当归、生地黄各30g,石菖蒲10g,陈皮15g,人工牛黄 (冲服)1g,百合2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5月9日二诊:自诉诸症大减轻,知药已中的,守方续进7剂,后患者又按原方自服16剂。

6月12日三诊:本次患者自开车约40公里来诊病。诊见苔黄薄滑,脉滑细。于前方加栀子、大黄(后下)各8g,桃仁10g,石菖蒲加至20g。7剂,每天1 制,水前服。

6月19日四诊:自诉嗜睡大为好转,但大便黏滞,此为痰湿与糟粕相杂而下,实为佳象,于前方去生地黄、百合、郁金、当归,加藿香6g,佩兰12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6月26日五诊:嗜睡基本痊愈,惟夜寐稍差,晨起稍有迷糊,大便已不甚黏滞,舌淡红、苔薄黄,脉滑。

于前方减藿香、栀子、桃仁、大黄、瓜萎,加茵陈25g,酸枣仁、夜交藤各15g,远志1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7月3日来告说病已豁然而愈。嘱其日后少食油腻,多食蔬菜水果,多做运动。随访3月,病未复发。

体会:

嗜睡,亦称多卧,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症。本病的病位在心、脾,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心脾阳气虚弱,标实主要为痰湿、瘀血等阻滞脉络,蒙蔽心窍。《灵枢·大惑论》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暝,故多卧矣。”明确指出了阳气受阻,久留阴分是造成嗜睡的主要病机。李东垣《脾胃论》谓:“脾胃之虚,怠惰嗜卧。”朱丹溪《丹溪心法》亦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息情好卧。 指出了脾胃亏虚和脾胃受湿可导致嗜睡,而脾胃亏虚则易生痰湿,痰湿阻滞心窍脉络,则会导致嗜睡。所以,嗜睡最常见的原因是脾胃虚弱,酿痰生湿,痰湿蒙蔽心窍,而致嗜睡。

余认为,嗜睡之病多由痰湿蒙蔽清窍所致。本例患者素嗜食肥甘厚味,易伤脾胃之阳气,日久酿痰生湿,初诊见其体壮实实为痰湿之象;皮肤干燥乃湿困,津液不能四布所致;其嗜睡之症亦为痰湿阻滞心窍所致;湿久化热,且烟酒亦助湿生热,夜寐易醒为热所扰心神而致。故当治以清热豁痰开窍之法以治标,健脾化湿安神以治本,黄连温胆汤方以黄连、清半夏、陈皮、竹茹、人工牛黄清热燥湿、化痰开窍;枳实化痰除痞;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实为祛痰湿之良方。祛痰开窍治要在于理气,气行则痰湿亦除,窍亦自开,故余在初诊方中加入了石菖蒲、郁金以加强理气开窍祛痰之力;又痰热扰心,故加瓜蒌以清化热痰;当归、生地黄之用其意在防单纯清化痰湿有伤阴之弊;百合清胸中热结,滋阴润燥。三诊加栀子以加强清心除烦之力;加大黄以导痰湿从粕门而出,给邪以出路, 故四诊有糟粕与痰湿俱下之佳象,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五诊因病已基本痊愈,惟睡眠稍差,故加安神之酸枣仁、夜交藤、远志以收全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佩兰   竹茹   生地黄   石菖蒲   食油   心窍   藿香   阳气   栀子   脾胃   黄连   当归   大黄   郁金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