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专攻慢性咽炎的方子

慢咽宁(慢性咽炎方)
组成:南沙参30g,葛根30g,赤芍30g,刺黄芩15g,枳壳15g,川牛膝30g,薏苡仁30g,甘草12g,爵床12g。
主治:慢性咽炎,经年不愈,无大寒大热之证者。
方义:毒邪久郁咽部,痼结难解,非一般解毒药所能为功,故立方之意在于升降分消。方中以参草爵葛导邪由上焦而出,芩枳牛苡导邪由下焦而去;赤芍佐牛膝消散其结滞,甘草佐沙参兼扶其正气。久病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故宜消补同施。但此病常见实多虚少之证,故治疗当以祛邪为主。
加减:如见苔厚津多,舌质淡者,加附片、苍术;苔薄津少、舌质红者,加知母、马鞭草、玄参;兼患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
附注:
1.病去其六后,停药。坚持吃蜂蜜1~2月,如能坚守禁忌,则有彻底治愈之可能。其法是每次用蜂蜜20~30g入温开水适量(不宜多),慢慢咽下,每日3次。
2.缺医少药之地,可用鲜三匹风(蛇莓)30~50g煎水,加蜂蜜服1~2月(干蛇莓用量减半)。
方歌:慢咽汤内用南参,芍爵芩牛枳葛根。草苡同煎祛痼结,知玄术附酌情增。
验案
验案1:刘某,男,33岁,某厂子弟校教师,1997年9月27日初诊。
诉咽部隐痛不适已2年余,伴咽部干燥,饮水不解,咽痛时引耳心作痛,常服西药抗生素及“金嗓子喉宝”等,均无明显疗效。饮食、二便如常,精神欠佳。舌红,苔黄厚,脉弦细。查咽部充血,咽后壁有滤泡增生。
诊为慢性咽炎,为湿热之邪蕴结咽部,湿性黏滞,故单纯消炎罔效。日久不愈,气虚血瘀,而滤泡增生。
治以慢咽宁加味,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上下分消。
药用:南沙参30g,葛根30g,赤芍30g,刺黄芩15g,枳壳15g,川牛膝30g,薏苡仁30g,鱼腥草30g,三匹风15g,甘草12g。
连进此方10剂,咽痛、咽干显著减轻,咽充血亦减,呈暗红色,滤泡变小。舌微红,苔薄黄,根部厚腻,脉弦细。湿热之象已减,故拟慢咽宁原方继进1月。再诊时,咽部已无明显不适,咽部滤泡已消,咽后壁少许红丝布露。上课用嗓过度后有咽干现象。嘱每日服蜂蜜3次,每次1汤匙,温开水调匀后,缓慢咽下。坚持服用3月,患者咽部之症全消,且精力旺盛,声音洪亮,上课后亦无不适。
验案2:冯某,女,41岁,干部,1998年3月9日初诊。
患者咽部干涩、隐痛已6年,咽部有痰滞感,时欲咯之而不出,口干燥而不欲饮水。易感冒,感冒则咽痛加重,干咳频频,常服西药抗生素类药品。此次来诊为感冒初愈,咽痛微咳,咽部如物梗阻,咽干,畏寒,背心尤甚。咽部暗红,满布滤泡。舌淡红,苔白厚润,脉沉细。此为素体阳虚,邪滞咽部,单纯祛邪之品反伤正气而缠绵不愈。
治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以慢咽宁加味。
药用:南沙参30g,葛根30g,赤芍30g,刺黄芩12g,桔梗15g,枳壳15g,川牛膝30g,薏苡仁30g,荆芥12g,制附片12g,甘草12g。
服3剂,背寒冷、咽痛均减。继服5剂,诸症显著减轻,不咳,咽部已无梗阻感,咽微痛,背寒已除。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沉细。嘱原方再进3剂即停药,改服食蜂蜜,每日3次,每次20~30g,温开水冲服。患者遵医嘱,服蜂蜜3月,咽痛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咽炎   加味   葛根   南沙   枳壳   赤芍   牛膝   黄芩   活血化瘀   淡红   方子   隐痛   湿热   甘草   蜂蜜   不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