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未知科学的中医是伪科学?

科学不等于正确。

当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评价一个理论“不科学”的时候,他不是在说这个理论“不正确”,而是在说这个理论无法通过客观观测的实验进行“证伪”。这个证伪的过程,和可证伪的可能性,是科学的范畴。这种追求“证伪”的理念,也就是所谓的科学的怀疑精神。

一个理论及其证伪过程需要做到可信。可信的原则之一,是无论由谁,无论在什么时间,只要以相同的方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就可以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结果。如果结果证明了理论错误,那么这个实验也仍然是可信的。科学不求你对错,求的是可信。

此外,一个理论及其证伪过程还需要做到有效。有效的原则之一是,凭借该理论,我们可以对非实验条件下的现象进行准确预测和控制。如果你的理论在实验条件下可行,但在非实验条件下无法做到有效预测,那说明你的理论并不完善,说明还有你未考虑到的影响因素,或者理论和操作中存在偏差。理论的有效性基于理论的可信性,可信是有效的必要前提。

只有可信、有效且未被证伪的理论,才具有实验条件之外的应用价值。而这些理论也就是你读书的时候学习的“正确的”科学知识。准确地说,它们并不“绝对正确”,它们只是未被证伪。它们之所以“科学”,是因为证伪它们的方法是科学的。而它们之所以看上去像真理一样,是因为它们“可信”、“有效”。但不是所有可信有效的理论都是正确的。科学理论也可以错得可信,错得有效,错得真真切切。如果一个理论被科学的方法证明是错误的,该理论就只是“错误的”而已,但仍然是“科学范畴内的”。对科研工作者来说,一个错得可信的理论,远比一个无法证伪的理论来得意义重大(数学理论除外)。

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理论,自行对照着“可信”、“有效”、“可证伪”这三条逐一评价即可。

这三条原则,是“对一种研究范式的科学性进行质疑”的三条原则,并不是“对科学的严谨定义”。破坏这三条原则会严重削弱研究的严谨性。不可否认的是,中医的确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这套研究范式与科学的研究范式显得颇为矛盾。

任何科研工作者,都应当基于这三条原则对自己的科研范式进行规范,并在同行间相互提出质疑,彼此督促进步,这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所以,当一个具备基本科研素养的人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的时候,他基本就是在质疑这三点。他不是在质疑中医的结论是否正确,也不是在质疑中医的记载是否可信(这种可信是考据上的可信,和科学研究的可信性绝对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在质疑中医是否有疗效。

科学研究追求的是效果的概化程度,而不是效果本身,如果一个疗法只对你有效,对其他人无效,那这个疗法在广泛分工的现代社会有应用价值吗?所以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科学并不是真理,科学是一套文化系统,和整个现代社会紧密结合的文化系统!这是科学剔除各种各样的哲学范式后的另外一个层面的内涵。科学研究必须精确解决你的疗法的概化程度的问题,多大概率有效?控制哪些条件后可以增大有效概率?这个就是所谓的科研有效性问题,或者准确的说,效度问题。效度问题不解决,你的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就只是空中楼阁,就不科学,就缺少标准化生产和提供标准化社会服务的可能。中医疗法和中医药目前在多少领域解决了效度问题?如果没有,靠什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中医理论本身是否阻碍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些质疑就是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

最后。不要把这些质疑理解为一种排斥,一种否定。这其实是科学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的第一步。许多当代新兴学科都是在对传统的质疑中得以确立的,并最终为传统经验建立起通向未来的桥梁。比如现代行为科学和统计科学就是基于对生活中的朴素经验哲学的信效度的质疑,而基于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科学性质疑,则有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些过程是accomodation和assimilation,而不是rejectio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中医   可信性   科学   范式   伪科学   条件下   科学性   现代社会   可信   科学研究   工作者   科研   正确   原则   过程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