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关于人生该怎么度过,曾经有一句话在网上非常流行,那就是: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这句话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说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呢?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我们先来看,苏轼这首诗首尾相同,却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此诗名为《庐山烟雨》,全文如下: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苏轼这一生起起伏伏,年轻时曾得到文坛泰斗欧阳修的盛誉,名动京师。

在他意欲大展拳脚之时,母亲和父亲相继病逝,他弟弟苏辙只好返乡守孝。

当他还朝时,发现京城早已不是当年所见之景象,当时震惊朝野的“王安石变法”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排挤,无奈之下只能自请出京。

他辗转各地为官,表面上虽是自愿,但心中还是有几分不平之意。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1079年,43岁的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劫难——乌台诗案。

当时的他正在湖州任职,当朝廷派人来拿他时,他曾想过自杀,为了不连累亲友,这才勉强支撑下来。

他在监狱中呆了大半年,才等到朝廷的判决,圣谕下发,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的那段日子里,他写下了人生最豁达的词,“一蓑烟雨任平生”,鼓舞了无数人。

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三处便是他的贬谪之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被贬惠州之前,他曾有过短暂的“复起”。

在这段时间里他甚至官至龙图阁学士(从三品),然而这次的复起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1094年,他被贬到了惠州,就是我们常说的岭南一带,三年后他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更偏远的儋州(海南),几乎等于是流放了。

据说在宋朝,流放海南的处罚只是比满门抄斩轻一等,可见当时的苏轼是有多悲惨。

一直到了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轼才得以离开海南。

他在北归的途中听闻儿子苏过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这首诗。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踌躇满志的慷慨之士。

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儿子进行敦敦教导。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唐代的青原惟信禅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每个人刚来到这世间都是懵懂无知、纯洁无瑕的,人们告诉你这是“山”,这是“水”,那么在他眼里,“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了,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可是人总会长大,这时你会发现,这世界是那样的复杂,山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是单纯的水,这时候你会产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从懵懵懂懂到认清世界的本质,这个过程便是成长。

而这样的成长,一般人都会经历,难的是第三重境界。

有些人汲汲营营了一辈子,最后才恍然发现一切不过是虚幻,“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世间万物,犹如过眼云烟,这种返璞归真的认识便是第三重境界了。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人生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浮生千载,不过大戏一场。“是非成败转头空”,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转瞬即逝。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英雄与懦夫到头来都是黄土一抔。非凡的轰轰烈烈和壮观的辉煌盛世,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不化为尘埃。

人的心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生的走向。

苏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人生3境界,充满禅理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苏轼的一生,体会他的壮志豪情,不妨去看一下《苏轼词传》。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书,它包括苏轼,仓央嘉措、辛弃疾、李清照、李煜、纳兰容若的作品,可谓是"诗词界的百科全书"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儋州   壮志   大展   庐山   湖州   贩夫走卒   境界   惠州   人生   海南   浙江   朝廷   烟雨   困惑   儿子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