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近日,广西柳州一名小学生被殴打的视频在网络流传。据了解,该事件发生在10月19日,一名身穿校服的男生跪在地上,另外几名男生直接用拖鞋打他的脸,还在其上衣口袋中放鞭炮,被打的男生只能无助地哭喊。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令人发指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的愤怒,截止日前,这件事情已在微博上引起了1.7万次的讨论。该事件被曝光后,当地教育局发通报称,已将该校校长免职。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10月27日,学校陪同刘某某等涉事家长向胡某某一家赔礼道歉并取得谅解。11月5日,胡某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对上学产生了恐惧。

在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局发布的通报中显示,对于4名施暴学生的处置情况,通报仅提到“进行教育”,但悲剧真的就不会再发生吗?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中,胡小蝶仅仅是因为长得好看、学习成绩优异,就惨遭魏莱的嫉妒。从往椅子上倒红墨水到后来的扒了胡小蝶的衣服并辱骂殴打胡小蝶,以魏莱为首的施暴者变本加厉。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胡小蝶因不忍凌辱,选择了跳楼自杀。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校园凌辱到此为止了,但是,并没有。

胡小蝶死后,魏莱非常害怕,她担心警察会查出自己,所以恳求陈念不要向警察说出真相。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陈念不想卷入此事,于是答应了魏莱。谁曾想到,从那儿开始,陈念就变成了魏莱欺负的对象。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为何校园欺凌屡屡发生?

排名第一的校园暴力事件当属李创发事件。李创发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被同学欺负,被吐口水、泼墨水、殴打、戏弄……这些恶作剧从未停止过。

无独有偶,2013年,江西永新县,九名女生殴打一名女生并逼受害者下跪求饶;2017年,张超凡被六名学生殴打致死。2020年,陕西兴平15岁少年袁小天(化名)被6人围殴致死并掩埋。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为何校园欺凌屡屡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聊一聊“校园暴力”。所谓的校园暴力,一般都是一群人欺凌一个人,其他人坐视不管。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被称为“黑羊效应”,是由黑羊、屠夫、白羊三方构成的群体献祭仪式。

屠夫总要杀掉一只羊,每只羊都不愿任人宰割。当羊群中突然出现一只引起屠夫注意的黑羊时,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羊群会帮着屠夫追杀那只黑羊。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安全。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在校园暴力中,施暴者扮演了屠夫的角色,受害者扮演了黑羊的角色,而旁观者扮演的则是白羊的角色。

实际上,黑羊、白羊、屠夫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比如,白羊为了身份认同而加入屠夫的队列或者黑羊的离开导致白羊成为下一个黑羊。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无论黑羊、屠夫还是白羊,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欺凌,最终衍生了一件件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为何陷入“黑羊效应”?

那么,他们是如何陷入“黑羊效应”的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种心理机制:

罪恶共享

人们在新环境或者高压状态下,希望尽快排解内心的不适。共同的利益驱使,使得屠夫群体丧失理性而对黑羊加以迫害。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黑羊的不反抗和白羊的不作为,为屠夫的进一步施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从此,校园恶作剧开始一幕幕上演。

从众心理

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沉默的螺旋”。该理论认为,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

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他们便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一方越沉默,一方越大声疾呼,导致人们普遍采取发声的意见。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同样地,如果班级中绝大多数人都在欺凌他人,为了不被孤立,沉默的大多数人也会跟风对黑羊做出欺凌行为。

认知行为失调

当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矛盾时,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我们往往会选择找借口,从而合理化我们的行为。

比如,屠夫伤害过黑羊后,TA的潜意识里就会为自己的欺凌行为进行开脱,甚至认为黑羊之所以被伤害,完全是自作自受。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名学生就有1名曾遭欺凌,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据。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到底该如何保护少年的你呢?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毋庸置疑,“黑羊效应”中,黑羊是受害最深的一方。但其实,每一个角色都是受害者。看似胜利的屠夫,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无故施暴的倾向会越来越严重,最终自食其果。

而旁观的白羊,一方面会因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黑羊而陷入无安全感、无限自责中,另一方面也会走向崇尚暴力的极端。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想要保护少年的你,就要找到“黑羊效应”中的薄弱环节,将其打破,从而跳出这个陷阱。

受害者要建立完善的人格体系

学校或者家长应当辅助黑羊也就是受害方,建立完善的人格体系,始终秉持“被校园欺凌,不是我的错”的信念。在屠夫实施欺凌时,理性指出其不合理性,从而引起白羊的反思。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如果胡小蝶有完整的人格体系,那么,她在被施暴的时候,是不会怀疑是自己的问题,因此,她就不会自杀。

疏解集体焦虑,消除施暴者的动机

屠夫们聚在一起,多是因为不被集体接纳的恐惧或者环境的压力。因为恐惧和压力,他们会寻找一个出口来排解这种情绪。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这种情况下,校方和老师就非常有必要去做出相应的努力,比如组织大型的压力分享会、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有效的缓解压力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情绪等。

白羊不再沉默

作为旁观者的白羊,总是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殊不知,某种情况下,你也可能是下一只黑羊。

因为沉默是无法自保的,正如爱德蒙·伯克所说,“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如果胡小蝶选择了报警,也许她就不会自杀。如果陈念在胡小蝶被欺负时不保持沉默,她就可能不会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如果魏莱被家长、校方正确引导,也许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现如今,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是因为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黑羊效应”。要想阻止其发生,这就需要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将校园欺凌扼杀在摇篮中,防止其演变为职场PUA。

校园欺凌无处不在,愿你出走半生,归来还是少年!


主创团队

图片设计: 常超人

作者:小博士

责任编辑: 乔木

科学审核:蛮牛健康医学团队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拖鞋抽脸、口袋放鞭炮:黑羊效应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效应   白羊   少年   屠夫   受害者   拖鞋   口袋   沉默   角色   压力   发生   意见   事件   环境   心理   校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