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在纪录片《千年国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的另一部纪录片《关中书院》已于2016年在央视播出。其中采访了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杜先生不仅谈了自己对关学和张载的看法,也在我们中医纪录片导演的特别提问中谈了对中医的看法。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杜维明

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视频加载中...

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我确实是中医的受惠者,虽然对中医的医学部分没有做过具体的研究,但我们有一个中医哲学的研究计划,也举行过很多次的学术会议。如果说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哲学,就得从中医这一套理念和中国哲学的关系说起,主要以儒家、道家为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的典籍,中医对人的理解,各个方面都确实是从哲学中间蜕变出来的。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当然西医多多少少和西方哲学也是有关系的,但是现代的西医成为一门学术,在今天的学术界,一个学习西医的人可以不了解西方哲学,因为西医现在已经成为科学体系中间的一个部门,学习西医的人顺着教材方向一直往前发展,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医生,乃至于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分类非常明晰。

但是中医,毫无疑问和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对中国哲学中间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阴阳五行的概念,对人体的理解等这些理念,没有一些真切的把握,是很难了解中医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对中医的一些基本典籍的理解,来深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比如《黄帝内经》这本非常有名的中医典籍。诵读《黄帝内经》不仅可以理解中医的医道,也可以对中国哲学的一些理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人体的了解,西方主要是从解剖学的方式来做一种细致的分析。但是中医把人体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载体,所以不是完全的从解剖学方式,甚至不以解剖学的方式来了解你的骨骼、血液循环、脉动各个方面,而是从观察、从问、从体验、从摸脉各种其它的途径,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特殊情况之下,可能碰到的问题,把它全面的解剖出来,它是比较整体性的。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开始是先不问你有什么病,而是先看看你的身体的整体情况,中医从这方面有一套完整的解释模式,并且可以在实际的运作过程当中,用各种不同的疗法,来把它付诸实施。所以在这方面讲起,中医和中国哲学的密切的关系,和其它文化相比,也许印度是如此,也许藏传的医道是如此,但是和西医的情况确实有相当大的不同。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可以说《易经》是打开中国哲学思想奥秘的一把重要钥匙,《中庸》是了解儒家形象学的一把重要钥匙,《论语》是了解儒家的伦理和基本做人道理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或者《大学》是了解儒家整个学术框架的重要钥匙。

而中医本身就是内容非常丰富,各方面都有牵涉到。所以我相信如果以为对中医有足够认识和理解的人,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认识论,对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对于基本的宇宙观,我们对人与天的关系是什么,是很容易从中医学的角度加以诠释和认识的。比如从心理学,心身之间复杂的关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心身是不能分开的,心身是一元的,内外是打通的。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所以中医这把钥匙是多义性的,我们可以通过它对中国哲学思想里面的各种不同的议题,和对中国的心理学、生理学,还有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都有所了解。中医绝对是打开中国文化奥秘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东方生命观

我对生命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生物的存在和活动。先从演化论的过程来看就是从无生物变成生物,既有根源性,又有涌现,就是新东西涌现的那种创造性。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还很难破解的迷,很多人在做研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探索生命之迷。从这演化论的角度看起来,我们不知道经过多少亿年,从大爆炸以后,太阳系的出现,地球的出现,在地球出现以后又不知道经过多长的时间,才有生命的出现。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生命的出现表示它绝对和生命出现之前所有演化过程中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但它又是一个新的东西。动植物的出现和瓦石不同,它是一个飞跃。

从生命出现以后,意志也出现了,就是了知,意志的出现。就是植物,一般草木到动物有一个重要飞跃,当然根源在植物的基础上。

后来人的出现,人是动物中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也许99.9%是动物,但是就像孟子所说的“几希”,所谓的极小的这个差别就是人的关键。人之所以成为人,孟子认为是人有着侧隐之心,有内在的道德。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

所以很早之前在《荀子》里面就有说,所有的天地万物都是气,只有植物这个草木才有身,只有动物才有知,只有人才有义,义可能就是一种道德的问题。所以生命在这方面讲起来,是一个宇宙万化中间的一个连续体,我们到现在为止是很难理解它为什么会出现,但是有一种从神学里面讲的创造,就像上帝创造万物,生命是由“上帝”把他的气,带到人的生命之中,无生物才能变成生物。

在东方的理解里,它是一个动力,一个能量,同时它可以延续,可以发展,有知觉,有意识,生命有各种不同的层级,它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细胞。那么生命的这个过程中,到了人的这个阶段,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化他的生命,来转化他的生命。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张载《正蒙·大心》

比如张载就有一个讲得非常清楚的观念,他有“德性之知”(天赋的道德观念)与“见闻之知”,有“气质之性”还有“义理之性”或者叫“天地之性”,就是说人是唯一的一个物种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转化他自己的生命的素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就说,人的身体本身就包含着心灵。就心知,知觉,包含着一种灵魂,灵感,也包含一种神明,就是说身、心、灵、神,这都在我们身体之中,这都是体现我们生命的一些基本的因素。

我们所要做的个人的修身,就是如何把我们的身心能够整合,使我们的灵能够更纯净,使我们的神能够再开放,能够再扩展。所以生命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给予我们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来逐渐进化,逐渐转化而发展出来一种新的能量。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从这方面讲起来,人从一个善人,好人,一般的好人,到一个有内在的价值,叫作“信”,变成一个信人,然后变成一个内在价值能够充分体现的一种伟人,变成一种大人,变成一种圣人,然后变成一种神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生命逐渐奋进、超越、转化的过程。

从人的角度上看,它有这些特别的素质。这基本上就是孟子的观念,就是“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从身体所代表的基本的生命的能量,逐渐转化成能够转化他人,能够参与天地造化的这种精神的力量,这都与人本来具有的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有些人认为这有神秘主义的因素,但是我说如果从修身哲学的角度来看起来,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神秘主义的观点。

专访杜维明(上)|一脉相承的中国哲学与医学

下期预告:

专访杜维明(下)

在时代的浪潮中,中医当何去何从?与中医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都是怎样做的?

苟……

纪录中医

纪录 · 故事 · 发现

公众号:jilu-zhongyi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黄帝内经   荀子   中国   孟子   儒家   哲学   心身   解剖学   西医   专访   钥匙   中医   生物   生命   关系   医学   方式   杜维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