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好多糖尿病人去医院检查的时候经常听到医生说要注意检查眼底,常查肾功能。相信大部分糖友们对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有所了解,而我们也常听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若治疗不及时,它甚至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容易并发肾病呢?各位糖友们对糖尿病肾病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详细说说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为什么糖尿病会并发肾病?

首先,我们知道糖尿病患者的血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血管功能变差。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尿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糖过高就会改变肾脏血流动力以及代谢异常从而导致肾脏损害。

另外几乎所有糖尿病肾病都会伴有高血压,血压升高也会对肾脏的血管有一定的损害,增加肾脏负担,随着病情的迁延就会引起肾脏的疾病。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

第一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这种初期改变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器质上没有任何改变,病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

第二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这一时期已经发生病理改变但病理改变较轻,同样没有特殊症状表现。运动后尿蛋白排出率升高,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第三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此时病理表现明显加重,还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由于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流失,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背部疼痛、水肿等症状。有些病人血压升高。经降压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第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在这个阶段,微量白蛋白尿会进一步增加,肾脏的理损害也会进一步增加,出现肾小球的硬化、纤维化,甚至肾小球荒废,急性呼吸困难和水肿加重。会出现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肾小球滤过率会持续下降,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可能会出现肾病综合征或者肾衰竭。

第五期:终末期肾衰竭

此时期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肾病则不明显。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

在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降压药物稳定血压的同时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的进一步病变。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3.饮食疗法

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灌注率和滤过率,因此主张蛋白质摄入应以动物蛋白为主。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透析治疗和器官移植

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采用透析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糖尿病肾病病人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

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胰肾双器官联合移植有可能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症,优于单纯肾移植者。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的5个阶段,你了解多少?


以上就是糖尿病肾病的疾病情况,在早期发生肾脏病变时糖尿病人并不会有明显不适,发病隐匿,较难发现。

1型糖尿病病人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发生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短,与年龄、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所以建议糖尿病人定期检查肾脏功能,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控制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糖尿病   合并症   肾小球   白蛋白   可能会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人   肾病   肾脏   并发症   血糖   微量   病理   血压   病人   阶段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