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个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是自己犯了错,却不愿意承认,甚至还自欺欺人。

如此,则永远没有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

一个人,即使不向别人认错,也必须向自己认错。

如此,才能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01

小人无错

谈起“小人”,我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品行不端的人,才会被称为小人。

其实,广义上的“小人”,也指见识短浅、格局太小、无自知之明的人。

甚至有人说:“一个人越无知,就会越狂妄;越狂妄,就越无知。”

确实如此。

见识短浅,格局太小、无自知之明的人,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自身的优势,却难以发现世界的广阔,也不愿意去看别人的优势。

一旦他们的工作出现了问题,那么,“优秀”的他们,必然是没有错的。在他们看来,应该承担责任的,必然是“平庸”的其他人。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所以,他们从来不去反思自己,自然不会去修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导致众人不再愿意与他们合作。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是智慧,能够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盲目自信,即使错了,也不愿意反躬自省,那么,一生也是难有出息的。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02

君子常过

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就是说:君子犯了过错,不会藏着掖着,如同日食月食一般,人们都会看到;他们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即使德行完备的君子,也不会不犯错,只是他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与小人不同罢了。

小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视而不见,或者一味遮掩;而君子行事坦荡,是自己的错,就坦然承认,然后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君子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但不会损害他们的品行,反而体现了他们光明磊落的人格,令众人更加敬佩。

有一次,天降大雨,孔子的书房因为漏雨,很多书都被淋湿了。

几天后,天晴了,孔子与弟子搬出书来晒。

子路对孔子说:“都是我的错,书房本是我在管理,如果我在雨季到来之前,能够检查一遍房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这是因为我的懈怠,才造成的啊。”

颜回对子路说:“这不能怪你。这几天,我一直在书房看书,发现了房顶的破损,却并没有在意。如果我能上点心,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孔子说道:“这不能怪你们。按照惯例,书房每年雨季都要重新加固的,我因为忙,所以忘记了提醒你们。这是我的过错啊。”

所谓“君子常过”。

真正修养高的人,不是怕犯错,而是会忧虑自己犯了错,自己不知道,也没有别人指出来。

正是因为君子不断地以人为镜,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们的修养,日益精进。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03

反求诸己

孟子说:“假如这里有一人,对我粗暴不讲理。那么,君子就一定会反思:我一定是不仁,一定是无礼。不然,这样的事情,怎么会降临到我的身上呢?”

通过反思,能确定自己是仁的,自己是有礼的。而粗暴无礼的人,仍然还是那个样子。

此时君子就会转变思路:“这不过是个狂妄的人罢了,这样的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禽兽又何须责难呢?”

所以,一个修养高的人,遇到事情,首先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发现是自己的问题,那么,就果断改正;如果发现是别人的问题,则会“无则加勉”。

《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只有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瑕疵,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让自己日新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君子   小人   孔子   短浅   自知之明   品行   无礼   粗暴   狂妄   书房   修养   这不   身上   错误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