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胃息肉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我们现在的检查报告上,除了能看到“XX胃炎”外,还能看到“胃息肉”这样的诊断。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如果出现在胃壁表面的就叫“胃息肉”,长在肠腔里的自然就叫“肠息肉”啦。

一文了解——胃息肉

我们人类天生就对异常增生的东西充满恐惧,尤其是一提到体内增生就能想到肿瘤。那胃息肉会不会癌变呢?发现后需要怎么处理呢?也许这篇文章会带给你答案!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

胃息肉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豌豆粒,有的像小火山;

有的和胃壁靠着系带连接,类似于西瓜的蒂,我们可以叫它“有蒂息肉”,

有的底座很宽顶端较小,我们可以叫它“广基(亚蒂)息肉”。

就像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一样,这些息肉长成啥样并不能代表它们的良恶,只有翻它们的案底——查病理才能进行判断。

一文了解——胃息肉

根据胃息肉的病理,我们通常把它们分为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这几种(大体上如此,其实现实中分类比这个混乱,各有各的理儿)。总体上来讲,可以简单粗暴的概括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都算是非肿瘤性息肉,我们大多数的人得的胃息肉都是属于这几类。这些类型的胃息肉癌变率超级低,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一左右,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大多都不必担心。

而胃底腺息肉,尤其是散发型胃底腺息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的存在往往提示身体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甚至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得了胃底腺息肉,患胃癌的风险会更低。

腺瘤性息肉能够算是肿瘤性息肉吧,约10%~25%的胃息肉属于这一类,癌变率高,但也不是百分之百都癌变(只有其中的30%~58.3%),而且还需要看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分型。

不过既然它癌变的倾向性最大,如果存在时间太长,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啥情况,所以常规来讲一旦发现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切掉它,然后定期复查,但凡还有露头就立马毫不留情的打击它。

总的原则就是,发现胃息肉一定要做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和直径≥1cm的息肉应当切除。散发息肉可以借做活检的名义直接切除。多发息肉可先切除最大的,并对其他息肉进行活检,再根据活检结果进一步处置。

一文了解——胃息肉

尽管目前我们对于胃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药物、烟酒、饮食、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胃息肉)。

这些因素有些是不可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那些可控因素来预防或减少胃息肉的发生,如及时发现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避免滥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规范治疗慢性胃炎及胃食管反流病,杜绝吸烟及饮酒等不良习惯。

总之,查出胃息肉不必太过担心,如何治疗听医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作息,治疗其他疾病也应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息肉   中分   长出   胃壁   案底   贲门   腺瘤   幽门   杆菌   病理   螺旋   肿瘤   可控   发生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