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鸡蛋和肉,竟然能改善健忘、易怒、身体发福等亚健康症状

总结一下最近咨询较多的客户的一些问题,大概分以下几类人群:

“我吃素,怎么还得了脂肪肝?”(脂肪肝并不是爱吃肉的人的专利)

“近来我脾气越来越大,特别急躁、易怒?”

“最近记忆力严重下降,到嘴边的话硬是想不起来?

”我的体重特别难减,试过各种办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以上这些症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大多是因为营养缺乏引起。经过对其膳食调查发现,这些人平时饮食都缺少鸡蛋、肉类和坚果的摄入从而导致缺少重要的营养素—胆碱。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疑问,请您耐心读一读本文,读完您可能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了解一下胆碱

胆碱是最新一个添加到人体维生素名单中的营养素。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才将胆碱添加到人体所需营养素名单中。虽然NAS没有正式认定胆碱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但被正式认定是日常饮食中所必需的营养。

人们曾经认为,人体可以产生足够的胆碱,以满足我们对这种重要物质的需求。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其实需要从食物中补充胆碱,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转。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缺乏胆碱的风险。

人体的许多信号传递过程涉及到甲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把人的身体当作一个社会,甲基有点像流通的货币。甲基化是生命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没有甲基化的过程,任何细胞有机体都不能生存。重要的甲基化过程包括生产DNA,在大脑中交换信号,以及肝脏解毒。甲基化缺失与记忆丧失和心血管疾病都有关。

维生素B6和B12都是甲基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胆碱也是如此。当叶酸无法保证足够的甲基化时,胆碱可以提供帮助并帮助确保甲基化继续进行。

简单地说;胆碱控制胆固醇的积蓄;帮助传送刺激神经的信号,特别是为了记忆的形成而对大脑发出的信号;有防止年老记忆力衰退的功效;因为有促进肝脏机能的作用,可帮助人体的组织排除毒素和药物。

胆碱的食物来源,我们需要补充多少?

一旦确定了胆碱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回答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每天需要多少胆碱。由于女性雌激素有利于促进内源性胆碱的合成,因此,女性能更有效地利用胆碱,因此,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我国成年人男性每天建议摄入胆碱550mg,成年女性建议每天摄入425mg

按照每天胆碱需求500mg计算:需要摄入多少食物供你们参考

1、鸡胸脯肉:每个鸡胸脯大约是200g。2个鸡胸脯可满足每天胆碱需求量80%。

2、鱼:一条1斤重的鱼含胆碱超过一天的需求啦。

3、猪肉:一斤猪肉含胆碱约为每天需求的90%。

4、牛肉:一大块一斤重的牛肉大约也是含一天所需胆碱的80%。

5、鸡蛋:3个鸡蛋基本上是一天的胆碱需求量的90%。

6、大虾:10个大虾含每天需求的20%。

7、牛奶:一杯牛奶大约是300毫升,基本一天的胆碱需求的10%。

8、西兰花:一斤西兰花差不多够一天的胆碱需求的50%。

9、豆子:一斤豆子足够一天的胆碱需求30%。

10、蚕豆:一斤蚕豆也差不多足够每天的需求的50%。

可见,胆碱在人们吃的大多数食物中很普遍。其中最富含胆碱的食物就是鸡蛋。一个鸡蛋中含有每日摄入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胆碱。鸡蛋中99%以上的胆碱位于蛋黄中,鸡蛋白本身对增加你的胆碱摄入量没有多大帮助。(所以要吃蛋黄哦)

多吃鸡蛋和肉,竟然能改善健忘、易怒、身体发福等亚健康症状



总结划重点:

1、胆碱效用:控制胆固醇的积蓄;帮助传送刺激神经的信号,特别是为了记忆的形成而对大脑发出的信号;有防止年老记忆力衰退的功效;因为有促进肝脏机能的作用,可帮助人体的组织排除毒素和药物

2、哪些人推荐补充胆碱?

1、摄取胆碱时要和其他的B族维生素同时摄取。

2、容易烦躁、兴奋的人可以增加胆碱的摄取量。

3、饮食中适量摄取含胆碱的食物,可帮助增进记忆力。

4、嗜酒者摄取更多的含胆碱的食物,以便提供肝脏充足的胆碱去消化营养。

5、肝功能不好,体检转氨酶高的人群。

3、饮食要荤素搭配,重视每天鸡蛋的摄入

尤其平时饮食偏素的,一定要多补充我列举的食物哦,对改善您健忘、易怒、体重发胖有很大帮助哦!


认证码字,科普营养知识,谢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欢迎留言交流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鸡蛋   鸡胸   胆碱   易怒   营养素   亚健康   健忘   肝脏   记忆力   维生素   症状   信号   食物   营养   人体   身体   饮食   需求   过程   甲基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