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以毒攻毒”究竟是什么?

记得去年在中国的辽宁大连,就发生了这样一事件:崔师傅请客吃饭,拿出自制的药酒招待工友,没想到工友喝酒后中毒,其中一位抢救无效身亡。死者家属将崔师傅、开中草药的医生、卫生院以及药房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105万余元。当地法院一审判决,崔师傅赔偿死者家属各项损失合计42万余元;卫生院、药房各赔偿死者家属15.8万余元。


这起悲剧的罪魁祸首,都是药酒中的乌头碱类药物——它本身含有毒性,泡到酒里,会加剧毒性物质的渗出,引起中毒。人们一厢情愿地相信乌头碱能祛风湿、散寒止痛、强身健体,全然不顾浓度稍高就会中毒的风险。人们更愿意相信“以毒攻毒”的疗效原理,若药材没点毒性,不剑走偏锋,还真对不起药酒的名号。


中医的“以毒攻毒”究竟是什么?


曾有人总结12种中国人最爱的“泡酒”,其中“蛇泡酒”、“蜈蚣泡酒”、“蝎子酒”名列前茅。尤其很多人认为“以毒攻毒”就是用一些含有毒素的植物或者动物药物去治疗和预防各种疑难疾病,就是以毒攻毒。殊不知,这完全是一种望文生义下的错误偏见。


其实中医认为的“以毒攻毒”,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阴阳寒热失衡所导致的偏性。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


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因为“毒”在中医认为是一种聚集,是一种偏性。我们平常所说的湿毒热毒,就是湿气过度积聚或者热性的邪气过度积聚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而中医对于“毒”这一概念,应对的方法是化毒解毒,而不是消毒灭毒。就像有些坏人,他可能一个人起不了多大影响,如果这些坏人聚集到一起,合谋干些坏事,那影响就大了!所以我们警察报道说打掉某某团伙,就是为了把这些不好的聚集消灭在萌芽当中。


那如何让“坏人坏事”不发生呢,首先我们会改变体内的环境,营造好的环境和氛围,就好比有好的社会风气,人自然就很少想有做坏事的想法。其次,将这些突然聚集在一起的有不良想法的人让它分布到不同的地方,那自然坏事就不会发生。这是治国之理,也是中医的治病之理。


又例如:就像我们很多的社会事件,譬如一个老人倒下了,很多人开始慢慢地围观,引起了交通拥堵,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聚”。而警察过来的时候,肯定会让这些围观群众都散开,扶起老人后让他离开,而警察把事情处理后,那这个道路的阻塞就解决了,而事情也得到解决。


或许说起这些误服药酒的事例,大家都觉自己不会这么傻,但其实生活中“以毒攻毒”的傻事我们还经常干着呢!


中医的“以毒攻毒”究竟是什么?


例如我们现代人治疗肿瘤,很多人一说起肿瘤的治疗就是手术、就是用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性治疗(放疗)这些强毒性物质或者射线进行治疗。但这时候,其实很多患病的人正气都是已经很衰弱的了。如果再进行一些毒性治疗,比如化学治疗,放射性治疗,这种“以毒攻毒”来治疗。


如果一味以放疗化疗的方式来治疗,病情很多时候会进一步恶化,当然也有部分人存活,只是治疗完之后部分人的正气(抵抗力)会大幅度削弱。如果不进行中医干预的话,很多时候会有各种并发症。最后治了病,害了命的事就会轮回上演。


所以,“以毒攻毒”,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用有偏性的药物以化解病邪聚集的方式让本身的体内聚集的邪气散开,并创造一个不适宜疾病发生的内环境。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以毒攻毒”。


@大家健康 #真相来了# #大家健康超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以毒攻毒   乌头   中医   工友   药酒   邪气   放射性   卫生院   毒性   死者   家属   坏事   师傅   警察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