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服用多仔丸怀上三胞胎,婴儿出生进重症室,滥用药物有多危害

结婚两年了,一直很想做妈妈,这是小林这样对我说的。婚后两年看见同一年结婚的新娘子们都已经升级为幸福的宝妈了,小林和老公非常焦急自己一点动静还没有,检查双方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就是还没有怀上宝宝。于是千方百计打听能够帮助怀孕的偏方。

娘家远房的表姐也是迟一个星期结婚,第二年就生育了龙凤双胞胎,惹得很多结婚的新人们羡慕,一胎生两个,再也不用怀第二次,家大欢喜。于是小林特意回家去看望表姐,顺便也向表姐要点秘诀。表姐告诉她,她在婚前和还是男友同居的时候就一直偷偷服用多仔丸了,那也是一个闺蜜告诉她的。直到怀上后才结婚,而且检查就发现是双胞胎,老公非常高兴;表姐说,你也可以试试啊,小林怀着半信半疑的心回家与老公商量着,决定也试试,于是到药店去买了一个疗程的多仔丸服用。不知不觉服用了半年,居然怀孕了,小林夫妻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说怀的是三胞胎,让他们注意。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9+5天就急匆匆来到了这个世界,可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家人的温情的笑脸就进入了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里。这是一例典型的自行服用多仔丸造成的后果。

少妇服用多仔丸怀上三胞胎,婴儿出生进重症室,滥用药物有多危害

多仔丸有什么功效?

多仔丸其实是促排卵药物,民间称为多仔丸。临床上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促进排卵。但是有些女性为了多怀孩子就自行偷偷服用多仔丸促进多个卵子排出而受孕。服用多仔丸的原理就是,正常的女性每个月排卵只有一个,服用多仔丸后可以促使一次排出多个卵子,如果这些排出来的卵子同时受精,就会怀上多胞胎。 

少妇服用多仔丸怀上三胞胎,婴儿出生进重症室,滥用药物有多危害

多胎妊妊娠是高危妊娠

多胎妊娠为什么说是高危妊娠呢?我们可以这样去想,一个小房间只能容纳两个人,可是外面却有三个人 ,小房间进入两个人后硬塞再进一个,这样会对人造成因为拥挤而出现一定挤压影响。子宫也是这样,子宫的承受能力有限,多胎挤压在母亲的子宫内,容易因为胎儿的生长挤压超出母体子宫的受力,由于多胎的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互相争夺需要的营养、血液,就会造成胎儿因为缺血缺氧而至发育不良,甚至胎死腹中。此外,还容易造成胎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智力发育滞后,畸形,因为缺氧,胎儿出生后容易患上脑瘫、视网膜病变、听力障碍、癫痫等疾病。案例中的林女士生产的三胎其中老三就是患上了脑瘫症状,这是因为服用多仔丸引起的病症。

盲目服用多仔丸有哪些危害呢?

盲目服用多仔丸可能会引起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雌激素明显上升,代谢异常;常见的危害如下:

● 首先会对孕妇造成超出身体负荷,怀孕后容易在妊娠过程中发生各种合并症,随着妊娠胎儿的生长,孕妇的肝、心、肾会超负荷运转,增加早产、流产的机率;在生产时,可能会并发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功能衰竭、休克。如果是人为的使用多仔丸,过度刺激卵巢分泌,会造成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的水分渗透到血管外,导致血液高度浓缩,血管栓塞,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

● 其次,多胎妊娠的胎儿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如早产、流产及胎儿畸形,临床上双胞胎特别是三胞胎以上的多胎妊娠产妇发生早产的约为5%,,伴随是胎儿器官发育不良或者是低体重产儿。脑瘫、智力障碍的婴儿也不少见,给家庭的生活增加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少妇服用多仔丸怀上三胞胎,婴儿出生进重症室,滥用药物有多危害

用药需要谨慎

按照自然规律来说,自然怀孕是最好的。正常自然怀孕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的质量;如果检查一切正常,但是有没有怀孕的已婚育龄夫妇,应该调节好正常的生活质量、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心情愉快,一般是不用服用多仔丸促进排卵的,正常妊娠受夫妻双方的环境、饮食、心情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想怀双胞的,多受当地的饮食、水质、家族、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是自行服用多仔丸,肯定会增加孕双胞胎的几率,不要盲目听从民间的偏方,因为辅助生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有多样性、系统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如果要调节排卵生殖,最好是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不要随便购买滥用促排卵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我是全科黎医生,每天用简单的语言分享专业的医学专业知识,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想帮助更多的人,可以转发,谢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保温箱   可能会   卵子   母体   卵巢   偏方   表姐   胎儿   双胞胎   子宫   重症   血管   药物   盲目   少妇   老公   饮食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