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酒和酒文化对中国古典名著影响深远,许多经典文学场景里都有酒的身影,诸如武松醉打蒋门神、关羽温酒斩华雄,桃源把酒三结义、宝玉烧酒熨衣、孙悟空醉后大闹天宫等等。

看到名著里喝酒的描述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疑问,为什么水浒传里众将喝酒如喝水一般,三国演义里却经常有喝酒误事的桥段?为什么贾府宴席上喝酒总是喜欢行酒令?为什么梁山好汉们喜欢用辣鱼汤下酒?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三国演义篇:酒是英雄胆,好酒下场惨

“三国“是一个尚酒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酒俗繁多,无论是使节往来,官吏互访,还是民间会友,商贾会谈,背后都有酒的作为衬托。由此也衍生出了名目繁多的”特供酒“。朝廷祭祀用的酒称“香酒”,百姓祭祀土地神用的酒称“社酒”,晚辈敬送老人的酒称为“寿酒”,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用于毒杀的“鸩酒”。

在《三国演义》中,酒更是被安上了各种名目,成为了主角们或神勇,或悲壮,或多谋的见证。一杯神威酒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神勇衬托地淋漓尽致,一杯壮胆酒见证了曹操刺杀董卓后的狠辣,一杯结义酒也将刘关张三兄弟紧密连接到了一起,成就了蜀国的一番霸业。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桃园结义后设宴”算得上三国里著名的酒场面

有学者粗略统计过,《三国演义》中涉及到酒文化的地方约有100多处,全文出现的一千多个人物里几乎没有不喝酒的,由此衍生出来和酒有关的经典场景更是繁多。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上千年的文化传统里反复强调了人与事关系协调的重要性。于是当我们遇到婚丧嫁娶、节日生辰等重大事情的时候,必然就会全家欢宴,或亲朋相聚,或君臣同乐,宴席间总要要痛饮一番。

我们目光放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后,刘关张三人便在张飞的庄子上痛饮了一番。王允设连环计诱吕布杀了董卓以后,便大宴百官以示庆贺。“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中,曹操招降了关羽以后,便常常与其畅饮联络感情。

跳过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三国时期只要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必然也是有酒的身影,最典型的便是歃血为盟。三国时期初期,全国的政治集团众多。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各个集团都可以结为暂时的盟友,像是东吴和蜀国联合抗曹,像是十七路诸侯共同起兵讨伐董卓。

这时候“割牲歃血”就是最常用的手段。

古人认为“无血不为盟”,结盟时他们会按照以爵位或许年龄为序,把自己的血涂于嘴边,然后再一起喝酒为盟。后来这种仪式逐渐演变为“滴血”,即参与会盟的人依次划破自己的手指,把血滴入酒中。然后当所有人的血都混在一起时,再把依次这碗酒喝完。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三国演义》前文中时常出现刘关张三人共饮的场景

在三国时代,酒大多化身为英雄胆。无论是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还是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亦或是曹刘二人“煮酒论英雄”,酒皆是英雄豪气的衬托。不过纵观《三国演义》,因酒误事的事情也屡有发生。

以酒为媒便是故事,饮酒过度便是事故。纵使三国时期饮用的酒度数较低,但是“事故”总是会发生在过量之后。

张飞酒后怒鞭督邮,导致刘关张三人不得不前往代州投靠刘恢;曹操在清水时每日与张绣的婶婶邹氏饮酒作乐。此事引起张绣的不满,从而起兵攻打曹操中军大营,曹操痛失了大将典韦,大败后还都许昌;张飞酒醉后被吕布乘夜偷袭,失了徐州;曹操命许诸到阳平关路上前去护粮,也因痛饮大醉敌不过张飞而被一矛刺中肩膀失了粮草,致使曹操兵退斜谷。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李肃却说吕布的酒宴

《三国演义》中因酒误事的故事数不胜数。

既然酒在三国时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当时这些英雄豪杰都是喝得什么酒呢?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他们喝得不过是10度左右的米酒或果酒。

略有酿酒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无论是用谷物还是水果酿酒,如果想酿造出高度酒就必须经过蒸馏提纯。而我国的蒸馏酒始于北宋至元朝期间。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本》中记载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的“烧酒”,即指蒸馏酒。照此推断,宋末元初以前的三国众英豪们都是喝得自然发酵,未经蒸馏提纯的低度酒。

彼时市场上流通的酒主要是两种:粮食酒和果酒。

三国时期的粮食酒按照地域的不同还可以细分成糯米酒,稷米酒,粟米酒等等。

古时以糯米主要原料酿造出来的酒是什么模样呢?我们从《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名酒“桑落酒”可以窥探一二。

“取糯米一石,冷水净淘,媲出著携中,作鱼眼沸汤浸之。经一宿,米欲绝醉,炊作一馏饭,摊令绝冷。取鱼眼汤浸米潜二斗,煎取六升,著携中,……经一宿,汛米消散,酒味备矣。若天冷,停三五日弥善。”

这种“桑落酒”被描述为“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一直流传至唐宋时期。传说中这种桑落酒是李白最喜欢的酒之一,甚至曾因为喝桑落酒喝到几乎破产。

还有一种酒名为“九酝春酿”,这种酒是曹操家乡毫州的特产,相传曹操十分爱喝这种酒,甚至上书推荐给皇帝。这种是什么模样呢?我们从曹操给皇帝奏疏里的描述,可以想象一番。

“用鞠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鞠,正月冰解,用好稻米流去鞠滓,便酿法饮日,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石米止。”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葡萄酒已经从域外传进中国,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比如魏文帝曹丕就十分喜爱葡萄酒。只是这时的葡萄酒价格非常昂贵,等闲人是喝不起的。

其实不仅仅是葡萄酒,三国时期但凡任何一种酒都是“奢侈品”。

根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亩产只有一石不到(约120斤)。连年战乱消耗了大量的粮食,有时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何况是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酒。

正因为如此曹操和刘备都曾下达过严厉的禁酒令。不过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禁令之下作为“奢侈品”的酒引得三国群英们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奇了。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水浒传篇:哥哥干了这碗酒,鬼门关上一起走

如果说三国时代酒是英雄胆,那么水浒时代酒便是百姓手中碗。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繁华的汴梁到偏僻的山野村落,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酒几乎无处不在。摆脱了粮食和生产力的枷锁,酒变从奢侈品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有学者统计过,《水浒传》中描写的饮宴活动多达600多场,全书更是描写过30 家市镇酒店,34家村野酒店。由此可见,在宋代社会中饮酒活动已经生活化,人们只要手里有钱就可以在酒店里轻易地购买到酒。酒不再是王公贵族专享的奢侈品,水浒里无酒不成戏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里塑造了一百单八将。上自第一把交椅的宋江,下到最后一位的金毛犬段景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与酒发生过故事。

好汉们迎来送往要喝接风酒和饯别酒,出征时要吃壮行酒,征战胜利后要饮庆功酒。就算平常在山寨中闲得无事的时候也要“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好汉们闲得无事的时候也要“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图片源自1972年版《水浒传》)

在好酒之风盛行水浒世界里,自然围绕着酒发生了不少的故事。

酒似乎能为好汉们增加不少胆气,武松酒后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而后又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宋江得阳江头醉题“反诗”,后来引得无数好汉劫法场;鲁达与史进和李忠在酒店饮酒,听到冤情后三拳打死镇关西;吴用借用酒做道具,智取了生辰纲。

如同文人墨客的壮丽诗篇离不开酒,英雄豪杰的行侠仗义也离不开酒。梁山泊的好汉们是如此爱酒,酒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成为其浪漫人生的一部分。

前文提到,《水浒传》中共描写过64 家酒店。在宋代这个绚丽旖旎的年代,酒无疑是浪漫人生的最好催化剂。

东京城内外,酒旗飘扬,酒肆林立,各种酒事活动徐徐展开,酒客们花钱取乐,各色人等围绕着酒客讨生活。

彼时在酒楼里能看到一些中年妇女,她们腰间系着青花布巾,头上绾着高高的发髻,在席间为酒客们换汤斟酒,她们被称为“焌糟”。不止这些“焌糟”,期间也有些人会唱伺候着酒客唱小曲儿,献果子、香药之类的小玩意儿,等酒席结束时得些赏钱,这些人被称为“厮波”。另外如我们过去一些老茶铺的情景一样,一些卖花生瓜子和零嘴补药的人也会来到酒席凑热闹,这些人不管客人买不买,上来就先散上一圈瓜子花生,酒客无奈之下,只得笑骂着给他们一些零钱,这类人被称为“撒暂”。

值得一说的是,有些普通老百姓也能在酒楼里做“兼职”。这些百姓到酒楼附近闲逛,看到有公子哥在饮酒,就在一旁小心伺候着。但凡有跑腿,买酒食,送东西的事情,就会派遣这些人。这帮人也是宋时小说里经常出现的“闲汉”。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不负责任的推测,浪子燕青大概是108将里在酒楼最受欢迎的(图片源自1972年版《水浒传》视频)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伺候着喝酒,和东京城酒楼崇尚奢侈之风不无关系。这时候上酒楼的酒客们十分讲究排面,就算只有两人对饮,也要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各三五只,花费银子将近百两。” 东京城酒楼崇尚奢侈之风还体现在酒器上面。《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有记载道,“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

看过了北宋东京城的酒楼,我们再来看看好汉们经常出没的乡野小店。

梁山泊上的好汉大多出生草莽且干的是掉脑袋的事,所以散落于乡村田野的小酒店自然是他们的首选。这些小酒店比起东京城里的大酒楼就像是桑塔纳2000遇到上了法拉利,自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正如我们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见到的模样,乡野间的小酒店设施相对简陋很多,其标志就是屋外挂着的酒旗,如武松在景阳冈上遇到的“三碗不过冈“。有些小店的酒旗是挂着的,迎风飘荡,有些则偷懒直接用一把草帚儿充当酒旗,这种称作“阁子”、“草刷儿”。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水浒里好汉们喝酒各个都是豪迈(图片源自1972年版《水浒传》)

这些乡野间的小店自然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下酒菜,一碟野菜,一盘咸鱼已经是不错的饭食。油炸花生是不要想了,那得等到1530年左右(明世宗嘉靖九年)才会传入中国。若是样貌凶悍的一点的莽汉,倒是可以叫上一句经典的,“小二,上酒,切二斤熟牛肉。“

这也算是以武犯禁的好汉们的标志,毕竟北宋《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而南宋则规定:“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不过如果牛是老死或者因为意外而死的,到官府报备登记后,其肉也是可以出售或食用的。

民间酒肆里总有一些“意外摔死“的牛,这也算是这里拿得出手的”顶级下酒菜“了。

观《水浒传》中好汉们皆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酒水是大口大口往肚子里猛灌,佐酒的菜肴汤汁是“菜蔬、时新果品”,有的喜欢以各种汤料如辣鱼汤下酒。

三国时期的豪杰们能“千杯不醉“是因为米酒度数低,那么到了宋时能有“海量”的人又如何呢?

答案是一样的。

前文提到,我国的蒸馏酒始于北宋至元朝期间。高度蒸馏酒的发明和流行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北宋高僧赞宁的《物类相感志》有载,“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而能够燃烧的酒,必是高度酒无疑。另一位北宋人田锡的《曲本草》也记述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能饮之人,三四杯即醉,价值比常数十倍”。从“复烧二次”、“三四杯即醉”的细节看,也应该是蒸馏酒。

不过根据现有典籍资料和出土文物推断,北宋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高度蒸馏酒,但是却未真正流行开来。高度蒸馏酒的流行要等到元朝入主中原地区以后,毕竟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得北方人有饮用烧酒驱寒的需求,高度蒸馏酒正符合其口味。而在当时的南宋,时人认为南方炎热,高度酒是“大热有大毒”,所以不常饮用。

所以宋代虽然有高度蒸馏酒问世,但是尚未流行,当时上至酒楼,下达乡野小店所售的酒水仍是以低度的米酒和果子酒为主。这一点我们从《水浒传》中提到的酒名字就可以窥探一二。

一般乡野山村小店卖得酒名为村酒、老酒、黄米酒、素酒、荤酒、浑白酒、社酿等。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水浒传》中见到好汉们喝酒仍各个是“海量”,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喝个十碗八碗不会醉。所以鲁智深就是喝了整整一桶酒,才有醉打五台山文殊院的闹事之举。白胜在黄泥冈卖酒,押送生辰纲的军汉才会问他,“多少钱一桶?”

或许以你我的酒量到了宋时,也能混上一个“千杯不醉”的名号。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红楼梦篇: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如果说《水浒传》是一部好汉们豪饮的写照,那么《红楼梦》无疑是王公贵族们浮华酒宴的缩影。这一点从两部名著中的酒联就能看出。《水浒传》第28回有酒联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而《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两副截然不同的对联,无疑代表的是两种南辕北辙的酒文化。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以贾宝玉的视角描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故事,酒宴的场景无疑是其中重头戏。

在《红楼梦》的世界中,婚丧嫁娶、节日喜庆要摆酒宴,生日祝寿、奉迎宾客要摆家宴,观花赏雪、雅结诗社同样也要布下酒菜。根据学者的统计,在曹雪芹所著的前80回中,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开始,到80回迎春诉说孙绍祖色好赌酗酒为止,全文“酒”字共出现了约435次。酒可谓是贾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贾宝玉对酒令场景(图片源自1996年版《红楼梦》)

不同于水浒世界里好汉们随意一点瓜果,一碗辣鱼汤就能下酒。贾府的酒宴是十分奢侈讲究。

在第39回中有一场螃蟹宴,其中刘姥姥说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贾府一顿酒宴的花销可供庄稼人一年的开销,贾府里的酒事自然极尽讲究。

《红楼梦》号称古代百科全书,书中对建筑、交通、服饰、饮食以及各种礼节、仪式和各种日常生活细节事无巨细的进行了描述,尤其在酒文化方面,如酒的品种、饮酒器具、酒令、酒礼,甚至人物饮酒后的醉态都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红楼梦》全书出现了二三十种酒,酒具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酒具从材质看,有用金、银、铜、锡、陶、瓷、竹、木、兽角、玻璃、冻石、珐琅等;从器物上看有缸、坛、海、爵、彝、樽、壶、觥、斝、觚、盏、碗、杯等器皿;从名字上看,有金蜼彝,汝窑美人觚,玻璃盏、琥珀杯,金银爵,海棠冻石蕉叶杯、乌银梅花自斟壶,乌银洋錾自斟壶、十锦珐琅杯,竹根套杯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艳。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红楼梦中的酒宴场景(图片源自1996年版《红楼梦》)

我们捡两个知名的酒具详细聊聊。

在第38回螃蟹宴,林黛玉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 这个名字已经将酒具的特征阐述地清清楚楚。

所谓的“海棠“,指酒杯的样式像四瓣的海棠花一样。”冻石“,是指的酒杯的材质。这是一种半透明的石料,晶莹润泽,透明如冻。蕉叶杯,宋时常见的一种酒器,它的外型是一种较浅的杯子,因形似蕉叶而得名。光看这个名字,我们就能想象出海棠冻石蕉叶杯是如何的精巧珍贵。

红楼梦中还几次提到了“乌银酒壶“,这又是一种什么样子的酒具呢?

乌银在当时是一种很贵重的银铜合金,这种合金有个有趣的地方是,他是用一种合金来装饰另一种金属。当时这种乌银酒壶通常是用錾花或錾刻的白银做底,然后在花纹中加上黑色的铜银铅合金,再用当时类似抛光的技法露出白银的纹样。这样一来,白银和黑色合金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来,从而达到了装饰的目的。

明清时期金银材质制成的酒具在富贵人家算是一种很常见的酒具。除此之外,酒令文化在当时也十分流行。

酒令算是一种十分独特的酒文化,它将酒文化从“谁能喝得多”拔高到了“以酒为媒,交流诗文”的层次,在酒令文化里,文人的雅致与酒精的放肆产生了碰撞,人的大脑与肠胃进行了博弈。《红楼梦》中的酒令是以语言文字为游戏的酒令,或射覆,或联句,或命题,花样繁多。

我们举个例子。“射覆”,从字面意思来讲,“射”意为猜测,”覆“意为覆盖隐藏。” 射覆“这个酒令如何玩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盆碗下面藏一个东西,让人猜是什么。

“射覆“可谓最早的酒令游戏,早在汉代的皇宫中就已经流行这种游戏。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贾宝玉等过生日,酒席上玩酒令游戏,平儿拈了个"射覆",薛宝钗就说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

“摇抽令签“也是古时十分流行的一种酒令,这种酒令时至今日仍可以见到。“摇抽令签“简单来讲就是用木头或者骨头做的行令用的签子,这种签字被称做”令签“。若干令签加上签筒,就是一套”摇抽令签“的工具。在行令时,宾客们依次抽一支令签,然后按照签上所写的饮酒方式、人数、杯数、令词等喝酒。

“摇抽令签“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好几次,比如第六十三回中就出现过一副"象牙花名签子"。这种签子的令签上画有一种花,还刻有一句唐诗。当时贾探春抽了一只签,上面画着一枝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四个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武松千杯不醉,宝玉一杯一泪,名著里的主角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

红楼梦中酒宴场景(图片源自1977年版《红楼梦》)

《三国演义》中酒是英雄胆,《水浒传》里酒是兄弟情,《红楼梦》中酒倒是更像浅尝辄止的催化剂。贵夫人、娇小姐借着饮酒的由头,对诗联句,猜字猜谜。在红楼梦的世界里,酒更像是盖在浮华世界上的一层纱巾。揭开这层朦胧的纱巾,你就能品到一个封建没落家族毫不掩饰地欢愉。

正如《红楼梦》54回里凤姐讲述的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

“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水浒传   宝玉   红楼梦   酒令   乡野   烧酒   东京   酒宴   米酒   酒具   北宋   好汉   演义   酒楼   名著   主角   高度   三国时期   武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