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千百年来,人们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节日期间,酒更是亲朋相聚、交际应酬必不可少的媒介。中医认为,酒活血通脉,引行药势,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

然而,《本草纲目》言:“酒,天之美禄也。曲面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

因此,饮酒需要节制,应少喝或不喝烈性酒,避免空腹喝酒或酒后服药、驾车;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诸多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精神病、酒精中毒、胃炎、中风等。

解酒的误区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饮茶解酒可致病

人们常说:酒后喝茶可解酒,其实这样做弊多利少,有时甚至会导致疾病。

中医阴阳学认为,酒味辛,属阳,饮酒使阳气上升,肺气增强,促进血液循环;茶性味苦,属阴,主降,若酒后饮茶,必将酒性驱于肾,而肾主水,水生湿,湿被燥,于是形成寒滞,寒滞则导致小便频浊、阳痿、大便燥结等症。

酒后饮茶确有解酒的作用,但是有致肾寒之害,权衡利弊,酒后还是少饮茶为好。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咖啡解酒不可取

有不少人习惯在酒后喝一杯咖啡,觉得不仅可以提神,也可解酒。却不知道,美酒加咖啡,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而且危险性很大。如果酒后再喝咖啡解酒,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严重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并可诱发高血压,如果再加上情绪激动、紧张等因素,则危险性会更大。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泡澡解酒易伤人

有人喝完酒后,感觉有点醉意就很想洗个澡,舒服舒服,其实这样做有许多害处。因为洗澡时人体要出汗,水分会排泄,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心脏和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机体难以适应,很容易引起中风的发作。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迷信“解酒药”需慎重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解酒药,现在也没有解酒产品能对酒精进入身体产生副作用起到预防或阻断作用。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解酒药”的成分,多数只是镇静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清醒和缓解头痛的作用。专家指出,事实上,感觉精神振奋,不容易醉的原因很可能是厂家添加了利尿剂、兴奋剂、激素等。这些成分能使服用者短时间内感到清醒、亢奋、食欲大开,但长期服用必将伤害身体。

解酒良方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地瓜粥

【食材】 地瓜1个,大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将地瓜择洗干净,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地瓜汁、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解酒,生津止渴。

【功效】中医认为,地瓜性味甘、凉,入脾、胃经,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本品甘凉多汁,长于清胃热而除烦,生津液而止渴,适用于热病烦渴、酒醉心烦等。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柑汁粥

【食材】 鲜柑子2个,大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柑子洗净,榨汁;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柑汁、白糖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和胃消食,除胀解酒。

【功效】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酸、平,归脾、胃经。可生津止渴,醒酒利尿,适用于热病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或伤酒烦渴等。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葛花粥

【食材】 葛花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将葛花发开,洗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葛花、白糖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醒酒解渴。

【功效】中医认为,葛花性味甘、辛、凉,入脾、胃经,有和胃解酒,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胸膈饱胀、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等。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枳椇子粥

【食材】 枳椇子10g,大米100g。

【做法】将枳椇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可除烦渴,解酒毒。

【功效】中医认为,枳椇子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解酒止渴之功,历代医家一直将其作为解酒止渴要药,适用于饮酒过量、酒醉不醒、口干烦渴以及消渴等。

佳节酒浓人易醉,解酒误区要当心

绿豆芽粥

【食材】绿豆芽150g,大米100g,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绿豆芽择洗干净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绿豆芽、调味品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生津,解酒止渴。

【功效】中医认为,绿豆芽性味甘、寒,入脾、胃经,有清热解毒,醒酒利湿之功,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口渴烦躁、二便不利、酒醉心烦等。

各位家人们,快给自己爱喝酒的另一半收藏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时调   柑子   生津止渴   稀粥   绿豆芽   热病   地瓜   白糖   佳节   酒后   大米   功效   误区   放入   做法   中医   咖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