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刘悦

公元前772年,郑桓公“寄孥”在,现在的郑州市西南的亰襄城村,这个村那时候是一座历史古城。

第一次到这个村的时候,那里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麦地里有一段土墙,和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两样。城墙貌不惊人,可它已经在这里屹立了2700多年了。岁月的风化使这古老的城墙增加了沧桑感,当几个村上的老人给我介绍了《郑伯克段与焉》就发生在这里,使我很震惊,因为当时正在读《古文观止》这本书,第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焉》。

郑武公以此为都城,建立了东方郑国,时拥有虢、郐等十邑之地,是为“武公之略。”《读史方舆纪要》中载:“京城在荥阳县东南三十里,春秋郑邑。”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封大叔段于京城,周襄公十六年(前636),周有“叔带之乱”,襄王出避,郑文公迎王居此城,后亦名襄城,清朝时合京、襄二字称为“京襄城”。

沿“日”字型古城的横城墙东行,一条与城墙呈垂直型的荒沟呈现在眼前,此沟名为“阴司涧”。沟底时宽时窄,宽处有50余米,窄处仅能容下一头牛,沟西头尽处往南拐,相传便是当年郑庄公与母亲武姜“掘地黄泉相见”之处(亦称黄泉见母),这个故事在《左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深刻理解“只要想做成一件事件,就要努力坚持去做,终究会成功的。”遇到了困难就撂挑子,绝望厌世是干不成大事的。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失败了,把自己封闭起来,可以躲避风雨,但是阳光也进不来了。其实就是感觉未来无望,很痛苦,自惭形秽,怕别人嘲笑,也禁不得别人嘲笑,感觉面前没有路,有路也觉得不是自己走得了的路,等于走投无路,怕看到别人过得很好,自己受到打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人要是成大事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郑伯克段于鄢》的意义就是告诉人们,人生不是康庄大道,那些尝试去做事,屡屡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做事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1647年八月的一天夜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入睡了,老秀才谈迁觉得周身不适,只好一改平日夜读的习惯,倒在床上昏然入睡了,他哪里想到,此时小偷正躲在屋外枣林里,等待时机呢。

谈迁家徒四壁,小偷抱起床头的箱子,三步两步钻进枣林,无影无踪了,小偷偷走的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老秀才二十几年的心血——《国榷》的手稿。

当谈迁发现他的书稿被窃,顿时觉得天塌了,一下子跌坐在地上,老泪纵横地哭着:“噫!吾力殚矣!”突如其来的打击如此惨重,但谈迁是个坚强的人,他大哭一场之后,擦干了眼泪说:“吾手尚在,宁已乎!”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从零开始,又重新写了起来。尽管年纪大了已非当年那样精力充沛,但他仍然是不避酷暑严寒,风尘仆仆奔走于钱塘之间,为夺回他失去的《国榷》奋斗着。

有志者,事竟成,又过了几年,在他六十岁那年,一部新的《国榷》又写成了。凡是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胜利成功的一种手段,伟大的事业就在于克服种种困难坚忍不拔。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襄城   国君   荥阳   都城   穷且益坚   青云   枣林   京城   黄泉   公元前   秀才   逆境   城墙   这个故事   小偷   弟弟   困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