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患者不得不知道的四件事情

文章转载自:中医王凡宁

一、有病、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治疗,不能拖拉。

古人对于疾病的传变是有规律和次序的,在古医籍《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针灸甲乙经序 张仲景见王仲宣》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最出名的就是就是扁鹊见蔡桓公,名医扁鹊一直劝蔡桓公早点治疗,否则病邪会由皮毛不断入里,直达脏腑骨髓而死,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果然应验“桓侯遂死”。前段时间网络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老人感冒29天后去世,就是一个血淋淋的真实例子。这就告诉我们既要及时就医,又要在早期选择正确的医生和治疗方法。

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例》中有这么一段话:“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为制。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夕,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这就是告诉我们,即使是简单的感冒也不能忽视,要及时准确就医,社会上因为一个感冒失治误治后遗留鼻炎、咳喘甚至腹痛的儿童不是大有人在吗?

另外古人讲:“五日为一侯”,医生今天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得出的方剂,只完美的适应于当下这一侯,也就是五天以内。若贪省事,想五日甚至更久之后服用,就是对医生和自己的不负责任,五日后再服用可能就会不对症,所以说便当早服。

医生与患者不得不知道的四件事情

二、在面对疑难症时,患者要接受医生的第一次的试探性治疗。

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即使是医圣张仲景这样高明的医生,也有分不清病性的情况,而进行试探性的治疗,临床小柴胡汤与小建中汤的临床表现和脉象很相似,患者体质也相似,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就需要试探性的治疗,所以患者要接受医生的试探性治疗,给医生一到两次的机会,同时,对于医生来说,如果拿不准一个疾病,第一次开方剂数要少,剂量要减,如果对症,两三付后自会感觉到效果,如果无效或者出现错误反应,就可以给医生第二次治疗时,提供一个更正确的方向与思路。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医者必须开方剂数要少,用量要减,医者对患者要说真话,推心置腹,我相信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都不是华佗在世。

三、疾病有传变,治疗有先后

很多患者得病后,常常是新病与久病、久体质相纠缠,治疗时就需要有一个《伤寒杂病论》中所讲的先后问题。有表的先解表,表解后再进行攻里。常常要需要先发汗解表,后清热、消食、攻下治疗遗留的咳嗽与便秘、低烧等。《伤寒杂病论 伤寒例》中记载:“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当而不消散者。不在证治,拟欲攻之,犹当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未解,而内不消,必非大满,犹有寒热,则不可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腹坚,中有燥屎,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数下之,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则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这是疾病与病人体质决定的,高明的医生应该如此循序渐进的治疗,患者也当认同与理解,才算是一个有智慧明事理的病人。

医生与患者不得不知道的四件事情

四、患者与医生最关心的忌口问题。

这个问题,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伤寒杂病论》在第一个方子“桂枝汤”后明确写到,服药后要“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临床上对于感冒的患者,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段时间的忌口是对医生和患者自己都负责任的表现,没有可以找的借口,身体是自己的,忌口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医生劳动成果的负责!因为不忌好口而导致高热复发或者遗留咳嗽的情况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医生与患者不得不知道的四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咳喘   扁鹊   建中   华佗   患者   医生   医圣   医者   伤寒   试探性   风寒   便当   体质   古人   事情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