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时空观——太极图起源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的时空观——太极图起源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因为我是中医扶阳学派所以要说一下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中医的时空观——太极图起源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邓氏的现代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说阴阳那我们必须要说一下代表阴阳的“太极图”《太极图》是象数和义理结合的表达,也是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最简明的表达,因而也最能代表中国固有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太极图》各层的圆形,表达的是宇宙万物为一个整体,完整无缺。儒家哲学上的“无极-太极”一元论,对应着儒家历史学上的“《春秋》大一统”。

中医的时空观——太极图起源

立杆测日影

太极图起源于古人立杆测日影的实践中,是古人研究太阳运动规律的成果。古人注意到冷热往复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以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规律,来研究探索太阳的运动规律对天地万物的影响关系。

《周髀算经》中记载有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所测的日影数据

夏至→秋分→冬至:

夏至:晷长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冬至:丈三尺五寸。

冬至→春分→夏至:

冬至:丈三尺五寸;

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夏至:一尺六寸。

在不具备精确测量仪器的先秦时期,其尺度只能是基本的估测。假设以一尺六寸记为2,作为单位长,并按四舍五入处理,而在北回归线上夏至立竿是无影的,故都减去夏至影长一尺六寸;根据这些晷数制图,其中太阳由南往北移的春夏二季的投影为阳仪,分春、夏二象(由南回归线经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太阳由北往南移的秋冬二季的投影为阴仪,分秋、冬二象(由北回归线经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这样,太极生两仪,则可获得原始实测太极图。

中医的时空观——太极图起源

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黄道赤道有一个交角,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交角才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这个交角在太极图上也清晰地显示出来,实际就是我们这个两条太极图的尾巴,角度就是23.26度。可见太极图是多么科学的图形,中医是多么的严谨和科学!太极图也跟河图洛书一样,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球体,二维投影以后变成平面我们看到的样子。

中医的时空观——太极图起源

阴阳,从辞源上来讲,就是跟日光有关。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阳光的照射。若没有了阳光,那就是永久的寒冷和黑暗,阴、阳爻作为卦爻符号模型中最基本的符号,刻画阳光的照射,可谓与生俱来的专长。中国地处北半球,地球自转,同时围着太阳公转。但地球自转的轴线并不垂直于它的公转轨道面,他是倾斜的,成23度26分的倾角,即赤道圈跟黄道圈之间有那么一个黄赤交角,这个交角正是产生二至、二分的原因。太阳正照北回归线时,则为夏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太极图   交角   时空观   日光   中医   日影   北回归线   中医学   夏至   赤道   冬至   中国   起源   阴阳   万物   规律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