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李老师,不瞒你说,俺家孩子在北京某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不可逆肺部问题,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当场就崩溃了,那一刻脑海里就一个念头: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

在45年的中医生涯中,已记不清有多少的人间苍茫和悲凉--------在车水马龙中访谈中医专家李书香。

想约见南阳名老中医李书香老师做一次深度访谈,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她的诊室里,找她治病的患者络绎不绝,没能给我的访谈,留出哪怕一分钟的空隙。

我只能决定,把这次访谈,放在送她回家的路上。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仲泰医圣堂,离李老师位于医专二附院的家,有半个小时左右车程,听上去,也将将够我初次访谈所用。

待李老师在后排落座,我升起车窗、打开录音软件,将车缓缓汇入车流,一场对名老中医的访谈,就在这车水马龙的穿梭里,伴随着车窗外隐隐的喧嚣和流动的风景徐徐展开。

寒子乔:李老师,先来谈谈您的求学经历。

李书香:1972年,我高中毕业,1975年去了河南中医学院上学,就是现在的河南中医药大学。

寒子乔:这可是一所老牌的中医药大学了。

李书香:这所学校1958年都建立了,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寒子乔:关于求学经历,您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儿?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李书香:我最终选择学习中医,也是阴差阳错。

我们当时上学是推荐的,我本来的方向是郑州大学政治系,有可能走上仕途,结果名额被人挤掉了,把我挤到了河南中医学院,最后成了一名医生。

寒子乔:“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李老师,您的经历,完美覆盖了范仲淹的人生追求。

李书香:说实在话,当时被挤掉,被迫换了专业,那一段时间,我心里也是有落差的,毕竟在那个年代,以仕途的形式报效祖国,是那一代年轻人崇高的职业理想。

等后来进了中医学院,随着对中医的慢慢深入了解,接触的中医人士越来越多,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情怀,再结合我家乡——河南镇平高丘公社缺医少药的状况,我发现,做医生,或许是实现我理想和抱负的更好形式。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寒子乔:当时的授课形式是怎样的?

李书香:当时就是大面积教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等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寒子乔:当时您在中医学院学了几年?

李书香:学了三年,当时的工农兵学员都是三年制。

寒子乔:教学形式肯定也有临床实践吧?

李书香:对。我们都是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带我们的老师都是专家级别的。

寒子乔:毕业之后,您去了哪里?

李书香:毕业之后,择优录取,我被分配到南阳卫校,当时跟从的老师是别良忠

寒子乔:“别”这个姓氏很稀少,我猜他是内乡人吧,跟“民国南阳王”别廷芳是本家。

李书香:对,别老师老家就是内乡的,同样他也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荣获南阳市名老中医称号,尤其擅长中医内科及妇、儿之疾,对消化、呼吸、心脑血管病有所特长,入选了《中国中医人名辞典》。

寒子乔:别老先生有哪些经典医案,让您记忆深刻?

李书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病案,大概是1985年前后,农历六七月的样子,有个八岁的小姑娘,河南淅川人,在草地上放羊的时候,感染了一种怪病,高烧不退,西医使尽手段,还做了骨髓、肝穿刺检查,把孩子疼得直哭,却始终查不出病因,病人家属找到我们,给我们下跪,哭着求我们救救他们的孩子。

当时就是别良忠老师和我一起救治的。

别老师辨证之后,开了十一付中药,那小姑娘吃完以后,脉静身凉,一应不适症状完全退去。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后来,别老师给我们一层层解开了那个迷——那属于典型的湿瘟病邪伏膜原证,因小便不黄,知其病不在里,因湿性重浊、郁久化热、湿热交蒸,在膜原发为本病。患者脉象一般表现为滑数,苔黄腻,以清热化湿、和解少阳为辨治之法。

这个病案我终生难忘,后来作为“辨治不明原因发热验案”的典型,发表在《国医论坛》杂志,引起很大轰动。

寒子乔:典型的医案,不仅可以彰显经方名家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被传承和散布开去,惠及更多染病者。

说到经验的传承以及它的意义,我觉得李老师您更有深入的的体会,因为我知道,您毕业后,去了南阳卫校教学,传中医之道、授悬壶之业、解临证之惑,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这一段经历吗?

李书香:我当时在南阳卫校教的课程是方剂学。

这是阐明治法与方剂制方原理、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

寒子乔:教与学是一种互动,您跟您的学生之间,有过什么趣事?

李书香:当时我在河南省基层医生提高班上讲课时,有位杞县郑姓学员,今年算来都七八十岁了,依然像当年样称我为“香师”,至今还保留着几十年前跟我学方剂时候记的厚厚的笔记,逢年过节也总要发条祝福信息。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寒子乔: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师生友谊佳话,听起来让人倍觉温暖——他现在依然从医吗?

李书香:他从提高班结业后,做了杞县卫校的校长几十年积淀下来,理论与临床俱佳,事与理俱圆融,现在已经是杞县的一方名医。

寒子乔:那他当年在您这儿学到的方剂学知识,记下的厚厚的笔记,肯定为他今日的成就,做出了极大的助力。

《礼记》上讲“教学相长”,那么李老师,讲授方剂学这几年的经历,对您以后的临床,都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李书香:我刚才跟你提到过《方剂学》是一门桥梁课程,它是沟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内科学的桥梁纽带。

同时,精通《方剂学》以后,更为"博采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临床的辨证、立法、遣药、组方等方方面面,都是绕不过去的筑基功夫。

这里头需要说的内容太多,我无法一下子穷尽,我挑“方剂配伍”这个点来给你讲一下:方剂配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将药物的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更是通过合理的搭配,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甚至消除。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从这一点看,你说方剂学重不重要?

寒子乔:我明白它被称之为桥梁课的原因了——您从医多少年了?

李书香:如果按上中医学院那个时间节点,到今天已经整整45年了。

寒子乔:在这45年里,您亲手诊治的患者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

李书香: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孟姓的小男孩,支气管哮喘,喘息严重的时候,脸憋得通红,几乎出不来气。

为了让严重哮喘的小朋友有合适的生活环境,孩子的父母,不停地变换城市和工作,他们携家带口,逃生一般,从雾霾严重的工作地郑州搬到海南、又从海南搬回到南阳。

同时四方打听、八方求医,天南地北辗转了个遍,其中在北京某儿童医院经历过的一幕,像梦魇一般刻在小男孩父亲的心头。

那是在他找到我、我用纯中药把这孩子的病情控制住以后,这位饱经沧桑的父亲含着泪说:

“李老师,不瞒你说,俺家孩子在北京某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不可逆肺部问题,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当场就崩溃了,那一刻脑海里就一个念头: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寒子乔:人间的苍茫和悲凉,在您这儿遇到了光——我在想,李老师,在您经历那一幕的那一瞬间,您被患者的父亲含着热泪说感谢的瞬间,心里涌现出什么样的感受?

李书香:我首先也是为之动容,虽然作为一名医生,我见惯了人间疾苦,但我也是血肉之躯,还是一位女性,当一个大男人痛哭流涕向你倾诉时,你根本无法保持平静。

寒子乔:那一瞬间的感受,估计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李书香:金钱确实无法衡量—孙思邈《千金方》你肯定知道,但你知道这书名的来历吗?《千金方》里说,“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当然,古人说了:“师者厚德”、“医者仁心”,老师和医者的角色我都扮演过,“传道授业”和“救死扶伤”原就是我们的本分,像环卫工要把街道打扫干净一样,职责所在,我甚至不愿称之为“高尚”。

我只知道,病人经过我的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或痊愈,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当被告知无药可治时,我真想拉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

寒子乔:现在那孩子近况如何?

李书香:现在这孩子又回到了郑州实验中学,身体已完全恢复到健康人的状态,同时也不再惧怕雾霾环境的侵扰了。

年近七旬的李老师坐在车后排,以中气十足的声音,铿锵有力地传递着她几十年积淀的中医理念和情怀伴我驾车在市区穿梭,让我思忖着路上熙攘的人群跟中医的缘深缘浅。

接近家属区时,时间已近下午1点,李老师收住话题,往右前方指了指一家翠竹盈门的信阳菜馆说:那家店菜品、味道都不错,尤其是他家的招牌菜鱼头豆腐汤,我们边吃边聊?

我欣然接受——能跟一位中医名家共进午餐,这机会太难得,我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院   千金方   方剂学   杞县   南阳   孩子   卫校   方剂   河南   被告   桥梁   楼上   患者   中医   形式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