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月经后期?及月经后期的治疗和防护

什么是月经后期?及月经后期的治疗和防护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到5个月,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如在 初潮后一二年或更年期,经期时有延后,并无其他证候者,是生理现象,不属本病。月经后期又称经水后期、经行后期或经迟。相当于西医的月经失调、月经稀发。

病因

本病的病因有虚实之别。虚者多因肾虚、血虚、寒虚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溢满而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溢满,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什么是月经后期?及月经后期的治疗和防护

辨证论治

一、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证候分析:肾虚精血亏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经行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肾气虚,水失气化,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故带下清稀;肾主黑,肾虚则肾色上泛,故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若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养精血以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二、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空痛;血虚上不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外不荣肌肤,故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舌淡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若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三、血寒型

(一)虚寒证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脏腑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满溢延迟,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色淡,质稀;胞中虚寒,胞脉失于温养,故经行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阳虚肾气不足,外府失养,故腰酸无力;阳气不布,故面光色白;膀胱虚寒,失于温煦,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方中肉桂温经扶阳,通行血脉;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补肾填精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温经扶阳,养血调经之效。若经行小腹痛者,酌加巴戟天、小茴香、香附;虚甚者,加人参。

(二)实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证候分析: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寒凝血滞,故经色紫黯有块;寒邪客于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得热后气血稍通,故小腹痛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得外达,故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也为实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且肉桂通阳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若经行腹痛者,加小茴香、香附、延胡索以散寒滞止痛;月经过少者,酌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四、气滞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血为气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气滞血瘀,故经色黯红,或有小血块;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故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脉弦也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乌药汤(《兰室秘藏》)。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五、痰湿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痰湿停于心下,气机升降失常,故头晕,心悸气短,脘闷恶心:痰湿流注下焦,损伤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川芎、当归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若脾虚食少,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参、白术;脘闷呕恶者,酌加砂仁、枳壳;白带量多者,酌加苍术、车前子。


什么是月经后期?及月经后期的治疗和防护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关元、地机、三阴交、十七椎。

加减: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气滞瘀滞加百合、太冲、次髎调气活血;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

转归预后

本病常与月经量少兼见,治疗及时得当,预后较好,否则容易发展成闭经。生育年龄,若月经会期、量少,常可导致不孕。

预防调护

1.适寒温。经前及经期注意保暖,经期身体卫生能力差,应尽量避免受寒、淋雨、接触凉水等,以防血为寒湿所凝,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2.节饮食。经期不宜过食寒凉冰冷之物,以免经脉壅涩,血行受阻。

3.调情志。经期情绪稳定,心境安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月经   牛膝   血虚   方药   川芎   熟地   血海   肉桂   当归   甘草   气血   小腹   人参   经期   后期   养血   防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