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身体出了问题越早调理越好?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八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所以中医的东西,包括中国传统拳术的东西,它都是一个东西,就是必须得有心法,必须得有传承,有的时候需要老师在旁边盯着你、看着你,生怕你出错,这就叫师承。


我们现在国家提倡的中医学要守正创新,要传承,讲的就是这个,你一定要有传承,有老师带,有很多东西,你自己悟,可能悟几十年都悟不明白,老师一句话就给你点透,对吧?所以说不拜老师行吗?肯定不行。老师是过来人,拿眼一看就知道你哪儿出问题了,然后三下两下就给你指点明白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大家一定要记住,有的时候一个好老师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他一句话可能就能让你破迷开悟,让你一下子能提升你的人生境界,升级你的认知,老师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天、地、君、亲、师,师是放在上面需要我们去拜的,一定要尊重老师。


三因致病里就有不内外因,不内外因里就有饮食、起居、劳作等等。我总结一下,这致病因素一共有三种,内因是七情、内伤,外因是外感六淫,不内外因就是饮食、起居、劳作,这就是指的三因。所以《黄帝内经》这段话所谓的邪风之至,邪风讲的就是外感致病的因素,所以说马蒔在《黄帝内经素问诸证发微》里注解邪风即《上古天真论》之虚邪贼风。我们把原文再带大家再读一遍,我一会儿翻译一下,“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者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我们去理解,就是外感致病因素伤人就像疾风暴雨一样,非常迅速,所以善于治病的医生在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他治疗,这个时候治起来就非常的容易,容易去根,技术稍微差点的医生,其次治肌肤。第一的是治皮毛,其次者治肌肤,技术稍微差点的,就等着这个邪到了肌肤的时候才治。再更差一点的,其次治筋脉,就是更差一点的技术的医生邪都到了筋脉的时候才治疗,这个时候就不太好治了。比如说有些风寒已经进入筋脉系统,你要给他祛除出来那就费劲了,但是也能祛除出来,不是不行,可能时间就耗得长点。再次一些的话是六腑,更差一些的医生等到邪到了六腑才进行治疗。再往下,再差一点的大夫,邪都到了五脏了才给他治,其次者治五脏,


到了邪到五脏的时候就不太好治了,所以说《黄帝内经》在这里讲的叫“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就是所谓的严重的意思,就是假如病邪已经传到五脏了,这时候就非常严重了,这个时候要想治疗的时候就不太好治了,就是属于这个人是半死半生的状态,治起来就很麻烦。


所以我们要是看《黄帝内经》的古代的书籍,比如说宋刻版的,明刻版的、清刻版的《黄帝内经·素问》,你就会发现脏腑不是我们现代的这个词,一个月字边一个庄,一个月字边一个府。古代的脏腑,五脏六腑,五脏就是五藏,就是跟捉迷藏的藏是一个字,这是五脏,因为五脏是藏精气,它是最深层。六腑是什么呢?古代《素问》这本书上的府的写法,府就是府邸的府,就是府邸的意思,也就是说六腑它是空的,它就像房屋一样,里面是空的,它需要疏通的,什么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这些都是中空的,五脏全是实心的,全是藏精气的,肝、心、脾、肺、肾。


很多人说这心脏不是空心,大家想想心脏怎么不是空心?心脏里边全是血,怎么不是空心?里还有藏着神。以后再讲五脏藏神,什么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心藏神,这都是五脏藏神,这里非常有意思,很有趣,但是跟临床的联系也非常的密切。所以这两个字我单提出来跟大家分享,就是脏和腑,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是藏,一个是府邸的府。到了“治五脏者,半死半生”,这就不太好办了。所以这段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古代医家有他自己的不同的理解。我在这里跟大家也分享一下。


我们先看《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就是马蒔写的。它里注解是什么呢?就是“但至五脏者,邪已入深,促难为力,成半生而半死也。”也就是说死和生是指的邪在五脏的精气和邪直入本脏而已。这就是指的什么?就是五脏的邪淫深入了,它很难治了。《素问集注卷二》里注解,认为“邪在五脏,经气之间,尚可救治而生,如干脏则死矣,故曰半死半生也。”这指的是邪是外感病而言,我们知道《素问集注》认为邪指的是就是外感,外感由浅入深,我们学过《伤寒论》六经辨证,你就知道进入太阳经病的时候还好治,但病邪一旦进入少阴或厥阴的时候,就是外感入脏了,已经进入最深层次了,身体就难治了,大多数都是死证。


要是在临床上,外邪病进入五脏之后,也不是说非得死,也不是必死之证,在这里用半死半生理解为病邪比较深、比较重,它是用这段话来与邪在表,比如说在皮毛、在肌肤、在筋脉以及在腑的相对而言,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说《素问集注卷二》里有说“夫皮肤气分为阳,经络血分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府为阳、藏为阴。邪在阳分为易治,邪在阴分为难治。以上论治之道,当取法乎阴阳也。”也就是说《素问集注》,我们看到这段话认为外感致病这些邪气由浅入深、逐渐越来越难以治疗的意思。


总而言之,我们看这段话就会很容易理解,《黄帝内经》所持的观点就是有病初起的时候赶紧治,叫做善治者治皮毛,有些病在最浅层次的时候,我们可能用一些刮痧、拔罐的方法就给他治好了,不要让他往里边走,要是病邪再往里边走的话治肌肤,我们用什么方法?可能用艾灸或者针灸的方法来治,针刺的方法来治。再往下治筋脉,到了治筋脉的时候,我们就可能用上一些针药并用的方法,但是到了六腑和五脏的时候就难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荡涤五脏,什么方法呢?大多数都是汤药,而且这些汤药我以前讲课时候也讲过,可能就会用到汗、吐、下三法,就是一些比较狠的方法,救一些重症的方法来治疗。这就是这段话的整体的含义,讲的是病邪由浅入深,必须要早期治疗,否则这个病就会由浅入深、由轻而转重,最后达到难以治疗,不可治愈的这样一个阶段。


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段《黄帝内经》原文的意思。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八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黄帝内经   素问   集注   外感   筋脉   外因   由浅入深   府邸   精气   注解   皮毛   肌肤   古代   身体   老师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