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高尿酸症

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我是个肿瘤科中医医生,多年临床我发现肿瘤科的病人并不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相反大部分的肿瘤病人都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肿瘤病人其实胃口一点也不差,手术后长伤口要补一补,化疗时候要补一补,放疗的时候要补一补,化放疗都做完了之后免疫力低也要补一补,这么一路补下来,本来没有三高的也被吃出三高来了。

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今天我们暂时不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我们来聊一下人间“第四高”“高尿酸”。首先我们先明确一点,那就是高尿酸≠痛风,高尿酸的人只有10%~20%会发生痛风,但是不会都引起痛风不代表高尿酸就高枕无忧了,相反高尿酸也会引起尿路结石。除了结石会时不时地拜访你一下,尿酸过高也提示你代谢功能出了问题。

如何才好

我并非内分泌科医生,不过肿瘤病人高尿酸的情况很多,让病人去内分泌科再去跑一趟费时费力,加上我自己很反对病人多吃药,所以一般在肿瘤药方组方的同时我会顺便将降尿酸的中药加入其中,既能帮患者降低尿酸,又能减轻病人的就医负担。

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痛风和高尿酸是营养过量造成,治疗上最重要的就两点,第一点要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第二点就是增加尿酸的排泄即多喝水,如果做到以上这两点但是尿酸还是控制不好的话,那就需要运用药物来治疗。不过西药治疗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吃药的时候指标是好的,停药了指标又上去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呢?中医提供了第三个选择,中药降尿酸。

具体方法

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01饮食控制是最主要的办法

在没有具体说明用哪几味中药之前,我先把食物的嘌呤含量给大家梳理一下,因为高嘌呤饮食是尿酸和痛风发病的源头,药物毕竟是药物,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疾病到了用药的阶段其实是无奈之举。我借用了一张图表,这张图表标注的比较清晰。(图片点开可以放大⬇️,此图仅供参考)

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红色的是嘌呤含量高的,它包括动物内脏类、海鲜类,这些食物需要少吃。不过特别要注意的是蔬菜类里面的“香菇”居然也是红色的,所以民间说香菇是“发”的,可能在一定方面是有道理的。

蓝色的是嘌呤含量比较高的,主要包括动物肉类、豆类和坚果类,因此尿酸高坚果类也是要适量控制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银耳”也属于嘌呤偏高的食物哦!这点我以前也没注意到,大家如果尿酸高而又经常吃银耳的请注意一下。

黑色的食物是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一般情况下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02中药处方

说完饮食我们切入今天的重点,中医自古没有高尿酸这一疾病名称,痛风却是自古就有大量记载。对于痛风中医主要是针对关节红肿热痛的具体症状作出处理,但是对于高尿酸这一类并没有发展到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中医怎么去治疗它,古人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过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一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不断地被发现和应用,古今结合我在临床上运用一个小偏方可以使有一部分人的高尿酸得到控制。

尿酸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可以尝试一下中药方剂

中药威灵仙

方子由三味药组成:威灵仙、土茯苓、络石藤。如果你的尿酸经过饮食控制,西医治疗都不见好转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中药的方法。此方具体用量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是每一味药物15g,如果你自己拿去单用此方请记住不要长期服用,这个药方如果单独长期服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需要长期控制尿酸那是需要配合其他中药一起使用的,以求既能降低尿酸又不会损伤人体。

03我又来总结啦!

痛风和尿酸高,少吃内脏、少吃肉、不喝酒,多喝水!如果饮食控制不佳可以尝试中医治疗,威灵仙、土茯苓、络石藤这三味药降尿酸有效但不要单独长时间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如果尿酸用了此方还是控制不好,那我还有另一个验方可以一试。所谓艺多不压身,手里方法多一点,面对病人把握就多一分,这是我祖父经常告诫我的。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这里感谢我的老同学点播这次主题,希望你不再被痛风所困扰,身体棒棒!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尿酸   威灵仙   土茯苓   中药   饮食   嘌呤   方剂   肿瘤科   坚果   西医   痛风   肿瘤   含量   药物   病人   中医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