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药配对一网打尽,赶紧收藏吧

这100多种“三药”也包括“二药”,也可以称为角药或对药,是老中医几十年临床经验结晶。在辩证方中,酌情加入“三药”或者“对药”,如同锦上添花,疗效会大大提升。比如牙痛三药加入复方中,几乎没有拿不下的牙痛;比如扁桃三药加入复方中,几乎是下咽立效;比如胸三药,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上宽胸下宽腹的顺气丸;比如通脉三药,凡是心脏有问题,用上之后,心胸立刻有云开雾散的感觉……

风寒头痛“风三药” 前几天有一个头疼的患者,我问他怎么头疼? 他说这几天天气热了,居然开风扇了,风扇对着头吹,一醒过来鼻塞,头就很痛。我说:不就是受风寒吗?风三药是哪三药?风药之霸,悍将是羌活。上通下达,无处不到。

羌活、独活两味药再加防风。这三味药拿来泡茶,不用两块钱,一泡茶喝了,马上头部出汗。

我们曾经试效过独活,独活打成粉,拿来泡茶。一吃下去,那腰部,等一下摸下去就有点微微的汗水湿湿的。

羌活吃下去那颈部跟额头,等下微微就有汗。

因为属于膀胱经,羌活是发上半身的汗,独活发下半身的汗,防风走周身乃风药之润剂。

头疼,因为吹风而得的,用风三药。风湿头痛“湿三药” 还有一种头疼,没有吹风,像淋了一小时或者半小时,或者淋了15分钟的大雨,从头湿到脚。

回来头痛。这叫受湿头痛。受湿气头痛。湿三药,哪三药?茯苓、白术都是往下走。对于内湿有效,外湿要表散它。藿香、苍术。白术只是健脾除里湿。

而苍术,可以发汗、祛风寒解表湿,藿香、苍术,加一个藁本上达巅顶。可以除风寒湿,这是湿三药,淋湿头痛效果好。

生气头痛“通气三药” 有一种头痛,一跟丈夫吵架,耳朵嗡嗡作响,头就痛,偏头痛。

肝胆经堵塞,我说简单,通气三药--柴胡、香附、川芎三味药。

能够疏肝理气,这三味药打成粉,放在罐子里,放家里。

哪个生气了,这个下去了就解气。又叫解气三药。十年八年郁闷,耳朵闭了这个都可以开。

这个善于走耳穴、耳窍。

颈椎头痛“颈三药”,也叫通脉三药 有一种头痛,治头是没有用的。因为这种头痛,属于长期低头一族,伏案工作,颈椎压迫。

这时,不要治头,要治颈。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一下去,就用这三味药煮水。

加点姜枣进去颈就很松了,这叫松颈三药。这三味药掌握了,治颈椎病有把握。

颈三药,是个宝。

曾经碰到在政府里工作的一个处长。他经常要到外面考察,疲劳以后,头就斜下来要开车。头老痛,是长期颈椎压迫引起的,给他桂枝汤加颈三药,几剂能量一够那头一抬起来头就不痛。

千万别养成低头丧气的行为,久了以后,颈椎压迫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通脉饮:川芎、葛根、丹参。

主要是用于活血通脉,以升达阳气。

要点:1.症状,患者主诉有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等清阳不升为主;2.左手脉下陷脉;

眼四药:蒲公英、枸杞、菊花、刺蒺藜。

针对眼花,视物模糊等眼睛视物不清的症状,脉实者去掉枸杞。

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

针对鼻塞、鼻子不通气;不是上越脉均可用。

痤疮基础方:丹参、石菖蒲、连翘、乳香、没药。

低血压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仙鹤草。

针对患者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萎黄,常年血压偏低;脉象缓弱,沉取无力。

脱发散:高良姜、山柰、牛蒡子、肉桂、丁香。

患者排除肝肾亏虚者,且舌苔白腻,脉濡,右关郁滞,湿气内停之象;上方磨粉,一天2天,一次5g,饭后30分钟服用。

扁桃体三药:白英、青皮、威灵仙。

左关脉弦,实证均可用;虚火上冲,脉弱,舌淡白,则不可用;

寒痰用药:三子养亲汤: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寒痰,舌苔白腻,痰白质黏,脉滑兼紧象,右脉上越,可用之。

热痰三药:贝母、枇杷叶、全瓜蒌。

舌红苔黄腻,痰黄绿,质黏腻,脉滑数,右脉上越。

失眠三药:首乌藤、合欢皮、炒酸枣仁。

针对平素神经紧张,眠浅易惊,遇事放不下,神经官能症。

思虑过度、元神失养二药:麦冬、川芎。

平素思虑过度,压力较大的患者;主诉:大多白天困乏,不清醒,晚上躺在床上又谁不着,手少阴脉亢盛有力,左寸不足,舌尖红赤;

安神三药:生龙骨,生牡蛎,茯神。

针对阳气、心神浮越在外,患者脉浮缓,脉势上越,失眠多梦。

心三药:红参、红景天、银杏叶。

针对胸闷气短、头晕为主,左寸沉取细弱。证属心血失养、心气虚、心阳不振;

胸痹三药:瓜蒌、薤白、桂枝。

针对痰饮阻滞心胃,胸阳不振引起的胸闷心慌心悸,背心发冷等,患者舌淡苔白厚腻,寸关部脉濡,兼有紧象,亦可见涩脉,寒象。

耳鸣三药通气散:柴胡、川芎、香附。

耳聋不闻雷声,疗效神奇;肝气疏泄不及,左脉弦,耳鸣症状在心情烦躁,情志不舒时加重;

乳胀三药:橘叶、丝瓜络、生麦芽。

用于经期前后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生气时乳房胀痛加重,证属肝气郁结,脉弦,双手脉寸关之间有郁滞;

消瘰三药:浙贝母、牡蛎、玄参。

瘰疬为长在颈部两侧的淋巴结节,一般是数个串生在一起;见瘰疬患者舌质红,阴虚之象,可用之。

肩痛三药:姜黄、防风15g、小伸筋草。

姜黄入肩活血消淤,防风疏散风寒,伸筋草活血通经;不是极虚弱之人,肩背不适均可用;

郁三药:香附、郁金、玫瑰花。

缓解郁闷之药,用于肝气不舒、心情压抑者,见左关郁滞、齿痕舌;若肝血不足,则加滋补肝肾阴血之药,顺其性、养其真。

熄风三药:天麻、钩藤、山茱萸。

熄肝风,用于肝肾亏虚,导致肝风内动者,见头晕目眩,耳鸣耳痒,四肢微颤,左脉浮弦,左尺不耐重按。天麻、钩藤平息肝风,山茱萸收敛肝肾之气。

胸三药:木香、枳壳、桔梗。

用于中焦升降失常,右关郁大,心胸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哮喘、胸闷、胃胀等;

此三药为理气之品,用久则耗气,可酌情加补气之品。

胃三药:黄连、干姜、蒲公英。

针对寒热错杂、气机不通引起的胃痛,心下痞满等,胃部不适、舌苔黄厚、右关郁大;

脾三药: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山药补脾阴,芡实收敛脾气,炒薏苡仁健脾祛湿,用于平素脾不健运,脾胃虚弱,脾阴不足,右关沉取细弱,舌淡苔白舌面有裂纹者;若舌面裂纹较多,或舌苔剥落者,可去薏苡仁加白扁豆、沙参等。

胆火三药:柴胡、黄芩、龙胆草。

凡因少阳胆火引起的口干口苦,晨起眼屎较多,小便黄,舌红苔黄厚等,左关浮取弦郁。

浊苔用药:草果、知母、槟榔、厚朴。

舌苔腻如积粉,刮之不去者,症见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臭,舌红苔浊腻,平素头身困重,眼睛浑浊,脉粗涩,湿浊交阻者;

金水相生二药:玄参、知母。

右脉上亢,左尺不足,金不生水,肺气不能下滋肾水,故肺气虚亢,肾阴不足,脉细数。常见喉咙干燥、咽喉红肿、干咳等。

开胃三药:木香、山楂、炒麦芽。

食积或其他瘀滞引起的纳食不香,食欲减退等,可以用开胃三药,右关尺郁滞,舌苔厚腻;

中郁二药:王不留行、香附。

左关郁滞,无论有形之邪或无形之气滞皆可用之。

糖尿病二药:玄参、苍术。

糖尿病人或易得糖尿病者舌苔厚而燥,如细小砂粒般分布在舌头表面,可从舌苔的细小裂纹中看到舌面;舌苔厚说明体内湿气重,苔燥布满细小裂纹意味阴分不足的病机;

腰痛四药:杜仲、桑寄生2、川续断、猪鞭。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猪鞭疏通腰部神经。

腰湿三药:生白术、干姜、茯苓。

寒邪水湿滞留腰部,腰部困重、肾阳不足、舌淡苔白;

前列腺炎三药:白芍、薏苡仁、冬瓜子。

白芍利尿破阴结,薏苡仁清热利湿,冬瓜子健脾利湿升清阳;脉势下陷,脉弦,苔厚,湿邪淤血郁滞下焦引起的前列腺炎;淤血显著者加蒲黄、乳香、没药;湿热明显者加大血藤、败酱草等。

督脉三药:乌鞘蛇、狗脊、鹿角胶。

督脉不升,可见腰脊疼痛,手指背面青筋显露;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不畅,清阳不升则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畏寒怕冷,背部尤其怕冷畏风;左手为阳,为背;右手为阴,为腹,故督脉不升,左手脉多为下陷之势;

腹三药:苍术、鸡屎藤、枳实。

针对长期久坐,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犹如游泳圈者,右关尺郁滞,舌根部苔厚腻;

引火汤:玄参、巴戟天、茯苓、五味子、麦冬。

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冲,症见扁桃体肿痛或发炎、失眠多梦等,脉势上越,脉细数、左尺细弱,舌红少苔,阴虚者。

暖宫三药:小茴香、干姜、肉桂。

用于下焦寒邪阻滞胞宫或肝经引起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宫颈囊肿、男子睾丸或龟头冷痛等;肝寒者指甲青白,指甲盖血色淡白,膝盖发凉,关尺部脉弦紧;

补肾阴三药:墨旱莲、女贞子、制首乌。

适用于湿热内阻、血脂血粘稠度较高或脾胃虚弱又存在阴分不足者。

水肿三药:益母草、黄芪、川芎。

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水肿,水液代谢需要肺脏通调水道,肝脏的疏泄水液,肾脏的气化排泄;益母草活血利水,川芎活血祛瘀助肝疏泄水液;黄芪补肺气,助肾之气化,疏布水液;

水肿,脉势下陷,右寸不足,脉搏跳动不甚有力,尺部郁濡,舌质紫暗;

脱肛二药:黄芪、防风。

用于中气下陷,升提无力引起的脱肛,脉势下陷,脉虚弱者。

便溏三药:羌活、独活、防风。

大便溏稀,不成形,脾虚湿重,舌苔白厚,脉势下陷。

痔疮乙字汤:大黄、黄芩、柴胡、升麻、当归、甘草。

右脉上越,浮取郁大有力,右关尺郁滞的痔疮者;下焦瘀滞明显者,加地龙、猪蹄甲。

膝盖用药:鹿衔草、透骨草、小伸筋草,合养筋汤(白芍、生地黄、酸枣仁、麦冬、巴戟天)。

鹿衔草、透骨草、小伸筋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疗膝盖风湿疼痛,膝盖积液有奇效;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曲伸不利的患者可配伍养筋汤,标本兼治;

急性扁桃体炎三药;威灵仙、白英、青皮。

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肝三药:柴胡、白芍、当归

脾三药:山药、芡实、薏苡仁

胃三药:芦根、竹茹、葛根

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

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治胃四药:黄莲 黄芩 干姜 半夏

肾四药:杜仲、桑寄生、川断、川牛膝

脾湿气化三药:葛根、白术、木香

肝郁热四药:柴胡、黄芩、当归、龙胆草

眼花二药:枸杞子、菊花

眼干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

白睛溢血二药:桑叶、生麻黄

耳鸣三组药

第一组,重镇三药:龙骨、牡蛎、磁石

第二组,通气三药:香附、柴胡、川芎

第三组,通窍二药:通草、木贼草

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

通鼻四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白芷

口苦三药:柴胡、半夏、黄芩

口臭三组药

第一组:射干、马勃

第二组:竹茹、麦芽、谷芽

第三组:猪甲、火麻仁、艾叶、苦参

牙痛四药:麻黄、大黄、薄荷、甘草

咽三药:荆芥、蝉蜕、僵蚕

喑哑二药:凤凰衣、木蝴蝶

颈三药:葛根、黑豆、生牡蛎

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

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胸五药:枳壳、桔梗、木香、瓜蒌、薤白

乳胀三药:橘叶、牡蛎、丝瓜络

胃胀三药:枳实、枳壳、通草

开胃三药:木香、山楂、鸡屎藤

脾胃三药:黄连、干姜、延胡索

少腹三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

腰椎间盘突出五组药:

第一组:杜仲、川断、桑寄生

第二组:黄芪、黑豆、青风藤

第三组:党参、猪鞭

第四组:鹿含草、伸筋草、透骨草

第五组:狗脊、鹿角片

附加组:蜈蚣、土鳖虫、竹茹

腰三药:杜仲、川断、桑寄生

阳痿三药:蜈蚣 淫养藿 鹿角片

遗精三药:白术、芡实、薏苡仁

腰湿四药: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薏苡仁

润肠三药:杏仁、郁李仁、火麻仁

通肠二药: 火麻仁 猪甲

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苦参、艾叶、鸡屎藤、红藤

通肠八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屎藤、红藤、扣子七、金荞麦

痔疮三组药

第一组:乙字汤(大黄、黄芩、升麻、柴胡、当归、甘草)

第二组:猪甲、炒薏苡仁

第三组:黄芪、地龙

阴痒三药:丹参、菖蒲、蜈蚣

排尿酸三药:土茯、萆薢、威灵仙

气化膀胱四药:薏苡仁、泽泻、羌活、独活

膝三药:鹿含草、透骨草、小伸筋草

膝四药:薏苡仁、木瓜、白芍、牛膝(治膝关节积水)

养筋五药:白芍、麦冬、熟地、酸枣仁、巴戟天

治痹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

抽筋二药:淫羊藿、小伸筋草

脚肿三药:黄芪、益母草、川芎

眠三药: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

通脉四药:葛根、川芎、丹参、当归

升督三药:狗脊、土鳖虫、鹿角片

升督四药:鹿角、狗脊、葛根、土鳖虫

升督五药:鹿角、狗脊、葛根、土鳖虫、乌梢蛇

郁三药:香附、郁金、玫瑰花

郁五药:枳壳、桔梗、木香、香附、郁金

郁六药:枳壳、桔梗、木香、香附、郁金、玫瑰花

升肝脾三药:升麻、柴胡、生麦芽

升降出入四药:枳壳、桔梗、木香、炙甘草

升清阳四药:白术 冬瓜子 葛根 柴胡

降压合剂一:熟地、茜草、苦丁茶(用于水不涵木)

苦丁茶是四川都江堰产的苦丁茶砖

降压合剂二:穿破石、丹参、豨签草(血瘀性高血压)

豨签草最好是十堰市的野烟豨签草

中空三药:竹茹、芦根、苏梗

湿疹三药:杏仁、白豆蔻、薏苡仁

风六药:羌活、独活、防风、荆芥、川芎、柴胡

肥三药:鸡屎藤、苍术、川芎

治痹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

治瘢二药:桔梗、土大黄

小儿退热三药:竹茹 蚕沙 陈皮

痛风三药:猪甲、鸡屎藤、炒薏仁

息肉四药:乌梅 威灵仙 炒薏苡仁 白僵蚕

痤斑四药:丹参、桂枝、乳香、没药

化瘀四药: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

癌瘤五药:灵芝、扣子七、蚤休、沉香、穿破石

白癜风四药:首乌、乌梅、补骨脂、墨旱莲

丹参槟榔饮:丹参、菖蒲、枇杷叶、槟榔

清理五药:桔梗 枳壳 木香 栀子 淡豆豉

治痒六药:威灵仙,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

藏精六药:附子、龙骨、牡蛎、杜仲、川断、桑寄生

养真六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桂枝、枣仁、龙眼肉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切忌盲目照搬, 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葛根   桑寄生   枳壳   羌活   白芍   川芎   舌苔   白术   柴胡   木香   独活   丹参   黄芪   桔梗   甘草   中药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