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处暑之后,盛夏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出伏后早晚温差变大

虽说现在已是初秋,但是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的炎热亦不亚于盛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这句话形容此时多变的天气最合适不过。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考验。呵护健康请牢记“五不要、二不睡”。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五不要”

1、不要太早晨练

终于熬过了酷暑,好多人把晨练提上了日程。但是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早晚温差开始变大。尤其是早上,天气很凉,如果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很容易遭受寒气的侵袭。

另外,经过一夜的沉积,空气中蕴含了很多浊物,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浊物才被稀释分解,因此一般建议太阳出来之后再晨练,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2、不要穿短裤背心

这个时候虽然白天温度依然很高,但是早晚还是能感受到很强的凉气,所以如果需要早出晚归的话尽量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一定要护好脖子、脚腕、后背等部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适时添衣,以防受风着凉。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3、不要整夜开空调

处暑过后,不要在整夜的开空调,如果感觉睡前闷热,可以开定时,以免半夜空调的凉气和外界的寒气同时入侵,引发关节不适。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4、不要做剧烈运动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舒适的温度能让人产生运动的欲望。但是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当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大汗淋漓,最好慢慢地增加运动量,否则会伤阳气。所以建议立秋之后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步行。每天快走30分钟~1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5、不要喝水太少

秋天空气干燥,紫外线强,人体内的水分蒸发快,因此补水必不可少,秋季养生,除了饮食上要添加羹汤,更应该多喝水。为防秋燥,建议尝试一下“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是晨起后喝一杯淡盐水,可减少水分流失。晚上喝一杯蜂蜜水可以缓解夜间口干舌燥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二不睡”

1、“湿发”不睡觉

有些事情,我们明明知道不大健康,但还是那样做了,比如湿发睡觉。不少人习惯洗完澡就躺床上睡觉,有些人纯属是因为懒,觉得吹头发太麻烦,有的人是因为担心经常用吹风机会伤害头发,但长期湿法睡觉会加重体内湿气,导致人体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

最科学的方法是洗头后用吸水毛巾吸干到五成以上,然后用冷风吹发至干再睡觉。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2、睡觉不过“子午时”

所谓“春困秋乏”,立秋之后,很多人会感觉到疲惫。为了缓解秋乏,需要比夏季增加1小时左右的睡觉,所以秋季一般我们提倡“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子午觉”是指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到次日凌晨7时,午时是从11时到13时。

晚上11点是人体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入秋之后尽量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出伏后,学会“冷养生”,这五件事千万别做,好多人还不知道

这些养生tips,你学会了吗?虽是日常小事,但也需谨慎对待,毕竟好身体的养成也需要一朝一夕的认真呵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子时   处暑   暑气   午时   立秋   凉气   头发   温差   午觉   初秋   寒气   早晚   人体   天气   空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