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文 | 刘晓红

图 | 网络

医生的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

晚上,我已经进入朦胧状态,手机振动,有人微信我:“睡了吗?”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回答。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我长期睡眠不好,入睡比较难,睡眠程度浅,夜间总会醒来,随着年龄增长睡眠越差。当医生马上就三十年了,常年值班的后果是对各种铃声敏感。

当年值班最频繁时三天一个夜班,一晚上各科请求急会诊的电话铃,自己病房病人各种处置的呼唤铃此起彼伏,经常是一晚上跑来跑去,连躺一会儿都没空儿。后来熬到不需要在病房值一线班了,取代病房各种铃声的是家里的座机电话铃声。

365天,不知道哪天夜里电话铃会响起。再往后,拆除了家里的座机,设置缓和的手机铃声,即便如此,半夜响起时也显得刺耳……有一阵子精神紧张,耳边总是各种铃声,似是幻听。进入更年期,睡眠越差,且听到铃声会出一身汗,于是,手机改为震动提示。可是,凌晨,床头柜上手机的震动声依然清晰,屏幕一闪一闪,似有些许的鬼魅感。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我翻过身去,不想看黑暗中手机的亮光,希望赶紧睡着。可心里不断担心如果某个病人病情紧急需要抢救呢?想着万一是因为没有及时给出建议耽搁了病情怎么办?翻来覆去折腾了半天,还是决定拿起手机看到底有什么事情。

“有事吗?”我问。

的确有事,来信人的在老家的亲戚, 50多岁的男性,又一次脑出血昏迷了,三年前第一次脑出血,当时就通过我介绍我们医院神外医生看过病,这是第二次。上一次出院后依然没有很好地控制血压,依然吸烟饮酒,依然不控制体重,不监测血压血糖,不认真服用降压药。现在已经住在当地医院急诊室了,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脑出血本身就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是致死致残疾病。第一次脑出血存活下来已是万幸,属于极高危患者,也就是再次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几率很大,而且还可能发生心血管病。唯一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做的是控制危险因素并使之达标,这样才有可能防止下一次致死致残事件的发生。而血压控制是最重要的措施。

控制血压除了控制盐摄入,戒酒减肥,戒烟,还要认真服用降压药,并监测血压,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药物调整。

医学对疾病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能做的并不多。现代医学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少之又少,多数只能起到适当延缓的作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自己的生命应该十分珍惜。如果放任,不规律健康生活,把自己的健康寄托于医生,自己又不很好地遵从医嘱,那么怎么能保持健康呢?

这个世界上想要获得任何东西,都需要艰苦的努力,包括健康。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微信一来二往的回复了解着病情,患者已然住在当地医院急诊了,也给了必要的处理,病情相对平稳,只是想问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我答复:明天一上班联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主任(医生是个辛苦活儿,医生之间彼此心疼,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在非上班时间互相打扰)。我请他明天一早把资料发给我,并告诉他:“看病,医生是要见病人的,这种咨询是存在风险的”。

微信很快回复:“好。”

我终于放下手机,关好灯,重新酝酿着入睡。迷迷糊糊中手机连续不停地震动。我叹了口气,坐起身看手机,我让明天早上发的资料现在一股脑地发了来:头颅CT、核磁、化验单、治疗单,一大堆……看了看已给的治疗是合理的,我再次躺下。一整夜几乎无眠,脑子里不停地闪回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治疗。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第二天一大早出门,电梯上碰巧遇到神经外科主任,把昨晚患者的资料给他看,走到住院部楼下又碰到神经内科主任。赶到自己办公室时离8点交班还有几分钟,我赶紧拨打电话,没人接;交完班再打,还没人接;查完房再打,依然没人接。我心里很着急,担心病人病情是不是加重了……?

电话终于接了起来,传来的声音似乎刚醒还躺在床上,带着梦中被叫醒的些许不满。我有些尴尬,赶紧说“抱歉,打扰你了,”我低头看表,已是上午十点多,上午十点多还在睡觉?我有些晃神儿,再确认,的确是上午十点多。

我问:您现在方便吗?于是,我作了简短说明。听筒里传来的大意是:昨晚他发信息给我后没再联系他亲戚那边,现在的情况他还没再问,等一会他起床后问问再告诉我….

我苦笑一下,说:好的……

放下电话已是上午11点,想想自己一夜的失眠,想想自己一大早的完成任务的焦急。其实那边就是那么一问,似乎并不急着要答案。突然想起有人说过“医生都是焦虑的。”这句话我深表同意。

End

原创文章转载需告知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

请把它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吧!

听健康 心知识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又是甲减惹的祸!

门诊故事 | 药,当吃,则吃;不该吃,不吃

心肌梗死发病多为不典型症状,做好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十分重要!

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医生,也不过是一群身负救死扶伤之责的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医生   降压药   脑出血   救死扶伤   电话铃   座机   病房   病情   普通人   血压   病人   睡眠   患者   上午   铃声   健康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